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为薇 沙兆华 彭可心
2022年以来,湖南突出抓好“三大支撑”,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支撑坚强有力,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基建支撑先行一步,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动力支撑能级跃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电力保障算力、算力促进动力,三力一体发力”。下一步,湖南如何强化“三力”支撑,筑牢发展之基?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
省人大代表周琦:主动拥抱算力时代 以智能引领现代化新未来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最核心的生产力,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在省人大代表、株洲高新区大数据资源局局长周琦看来,湖南应紧跟国家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步伐,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等投入,不断谋求以算力为支撑的产业新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湖南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3%。
对此,周琦充满信心。她说:“纵观湖南,以长沙为代表,算力作为‘新基建’支撑湖南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底座优势已趋明显。从株洲看,仅高新区就汇聚高新技术企业4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6家,在数字经济和先进计算方面,‘株洲优势’得天独厚,‘株洲实践’可圈可点。”
主动拥抱算力时代,全面赋能产业发展。2022年6月,株洲高新区大数据资源局成立。周琦介绍,作为“垦荒者”,该局立足园区基础数据建设,提升企业数字化自觉,成立天元工业软件园。目前软件园已有6家签约公司入驻,助推工业软件“卡脖子”问题解决。未来,将引导园区企业在研发、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和运维等4个维度来转型,逐步实现算力在园区多场景开发与应用。
科技赋能,应用驱动,湖南正在先进计算的全新赛道上加速布局。周琦建议,应紧扣湖南工业大省的产业特色,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工业软件,孵化一批国内外技术领先企业,打造一批工业软件测试和应用示范场景,培育若干个扎根于细分行业、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周琦相信,湖南一定能紧盯数字经济制高点,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以智能引领现代化新未来。
省人大代表刘志杰:加快煤电绿色转型 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2022年,永州电厂两台百万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平江电厂、荆门—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等项目建成投产,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保障。省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永州发电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志杰表示,着眼未来,湖南必须加快煤电绿色转型的步伐,让绿色始终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永州电厂是湖南省重大能源工程、湘南地区重要电源支撑点,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两台国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022年,永州电厂发电量93.7亿千瓦时,在湖南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能源保供关键时期,为全省特别是湘南地区电力平稳供应提供了可靠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在绿色低碳方面,永州电厂亮点频频。”刘志杰介绍,永州电厂一期工程,运用“烟塔合一”等首创技术,实现了尘、硫、氮超低排放,脱硫废水及其他废水零排放。
“清洁高效煤电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能需求、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路径。”刘志杰表示,虽然永州电厂在绿色转型方面先行一步,但是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刘志杰认为,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波动性,导致电力供应不确定性增加,只有借助稳定性更强的清洁燃煤发电,才能为新能源平抑波动提供基底。换句话说,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量清洁煤电提供过渡和兜底保障。对此,他建议,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推进,湖南必须加快煤电清洁、高效、灵活、低碳转型的步伐,全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以此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省政协委员王瑰曙: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持续释放澎湃发展动能
“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最紧迫的是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省政协委员,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瑰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现以创新引领全省经济发展,除了硬件支撑之外,还要打造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一流创新生态。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2年,“四大实验室”“四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湖南区域创新能力前进3位,排全国第8位。“在湖南,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动力支撑能级跃升,创新生态趋于优化。”王瑰曙说。
王瑰曙认为,下一步,湖南要努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澎湃动能,“在此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激发企业主体的内生活力,尤其是加大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权,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的主体作用。”
“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也是优化创新生态的题中应有之义。”王瑰曙表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核心在于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提升“用”的效果。让更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不至于造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脱节、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割裂的情况。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省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深化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潜能。”王瑰曙说,我省科技队伍创新潜能很大,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出台鼓励创新政策,全面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