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教育领域,公平是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最大尊重。保障弱势群体的教育权益,才能实现更加全面的教育公平。
经过二十余年的实践,融合教育在推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融合教育指的是将特殊学生安置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和健全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进步。当前,融合教育促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要切实抓住起点、过程、结果三个环节。
完全接纳,实现教育起点公平
自有人类社会就有残疾人,残疾与人类相伴相随,残疾和健全共生共存。残疾是人类社会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一种表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多元化。起点公平是指人人都有机会接受平等的教育。普通学校不仅要接纳健全学生就读,同样要接纳残疾学生就读,健全学生和残疾学生共享正常化教育环境。完全接纳意味着物理空间接纳,体现了教育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实现了形式上的教育公平。
多方支持,实现教育过程公平
过程公平,是指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平等享受教育资源,衡量标准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获得适合自身需要的教育机会”。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意味着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对身心有障碍的特殊学生,在普通教育环境中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满足他们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他们充分参与教学过程、享受学习乐趣,促进身心发展。要达成这一点就要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一是理念支持。通过生动活泼的融合教育宣讲和换位体验,创设集体接纳氛围,让健全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能接受特殊学生,树立“平等”“自由”“多元”等价值观,形成“人人都有潜能” “人人都有权利平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融合教育理念。
二是师资支持。普通学校要配备融合教育教师。融合教育教师要具备融合教育能力与素养,能根据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帮助他们适应普通班级集体教学,懂得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帮助特殊学生和健全学生一样获得身心发展和学业进步。
三是设备支持。普通学校要主动创设无障碍校园环境,如盲道、无障碍厕所及标识、轮椅坡道、无障碍电梯、可视对讲等。根据每个特殊学生的障碍特点配备辅助器具,如大字课本、助视器、助听器、沟通板等。
四是同伴支持。在班级挑选友善合作、富有同情心的学生作为特殊学生的同伴,在集体活动或课外活动中协助老师为特殊学生提供一对一帮扶,让他们顺利融入普通班级,自信主动参与课内外活动。
五是个别化教育计划支持。教师要根据每个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量身定制个别化教育计划。在集体教育环境中为他们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在课后个别辅导环节,利用资源教室为他们查漏补缺,及时开展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
充分发展,实现教育结果公平
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在教育起点和教育过程公平基础上,教育结果公平就能自然显现。坚持发展性评价,重视特殊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进步、缺陷补偿、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充分发展。教育部门要制定完善适合特殊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根据他们的障碍特点实施差异化评价,同时制定融合教育质量检测标准,保障特殊学生获得最充分、最适宜发展。
【作者系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本文为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学前融合教育质量提升研究”(项目批准号:21YJA88001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