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彭新华
今年秋季开学后,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师资队伍出现的新面孔里,有17位教授、博士及全国技术能手。
近年来,该校教师在教学大赛、技能竞赛、科研项目上的获奖、获批数屡创新高。
地缘环境不占优势的高职院校,如何吸引“头雁”领航,又如何让“群英”展翅?11月16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头雁”工程锻造队伍
今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全国技术能手周璨、刘明加盟湖汽职院。
不提要求、不谈条件,校主要领导多次邀约、亲自带领参观校园,一笔厚实的引进费、解决事业编制……周璨感受到了学校满满的诚意。
最让他心动的,还是有能干事的平台。数控编程与仿真、航发专业综合技能、数控铣,他在一线浸淫10余年掌握的技能,将通过每学期开设的3门课程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老师和百余名学生。
17名新面孔的高层次人才中,还有4位获得立项,牵头组建2022教师创新团队。
这是学校实施“头雁工程”的大动作。学校计划耗资千万元,用3年时间,培养30支由高层次人才领衔、10位一线老师参与的团队,共同完成教学、科研创新任务。
组建“双师工作室”,加大优秀教师队伍赴高校、企业培养力度,创立校级工程研究中心,赋予专业群更多用人自主权、教研科研更多经费支配权……
在“头雁”带领下,学校入选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各2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2019年“双高”计划实施以来,学校累计授权发明专利75项,转化专利63项,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今年,学校教师再获9项省自科基金。
让“群英”飞起来
在湖汽职院,同一位教师,既是教师创新团队成员又是双师工作室成员的情况,屡见不鲜。
“高职的主要职责是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老师的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都很重要,都要发展。”该校教师发展中心副处长黄宁介绍,教师创新团队为某一项具体课题、任务、竞赛而攻关,而双师工作室是青蓝工程、师徒制。
它们的目标却出奇一致——为青年教师做好职业规划,让“雏鹰”像“头雁”一样飞起来。
学校安排每一位新进青年教师与一名优秀双师型教师结对,每学期相互听课6节。第一年,徒弟要在师傅的帮助下,申请一门校级课题,提升教学水平。第二年,师傅会和徒弟共建一门课程。第三年,徒弟便可独自高飞,申报省级精品课、参加省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
黄宁就是在杨志茹名师工作室成长的。在杨志茹副教授的带领下,他在2017年获全省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一等奖。随后,他又成了工作室内黄海的师傅。2021年,黄海斩获省技术能手称号。
近3年,学校培育全国技术能手5人、省技术能手20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参加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35项。
“学校把教师捧在手心里,尽全力让每位老师都有专业成长的平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该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唐红敏介绍,在湖汽这个大家庭,“你的付出有多大,你的收获就会有多丰;你的创造有多大,你的潜能就会有多深;你的才能有多大,你的前途就会有多广”。
今年教师创新团队申报相当踊跃,最终12个团队获得立项,6个项目准予培育,远超既定目标。“虽然是培育,但该给的经费,一分也不少。”唐红敏说,“学校在其他方面厉行节约、经费把关很严,但只要涉及教师成长进步,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建设几乎畅通无阻。”除了“头雁”,参与到今年教师创新团队的“雏鹰”达百余名。预计3年内近400名,将超过学校现有教师的一半。
用行动恪守师责
覆盖全校所有二级学院,全校教师齐上阵,不仅比教学,更比技能……在湖汽职院,一年一度的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已坚持了10年,成为锻造双师的竞技场。
“怎么保养,才能延长蓄电池的寿命?”“如何进行敞篷车的时间设置?”……11月16日,该校教师张峰玉在线上讲授《宝马销售认证训练》时,化身客户不断提问。
“既紧张又刺激,还能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学生林涵骏没想到,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如此精彩。
专任教师增添授课的趣味性,校领导深入一线指导督战,学生管理工作干部每天住校,二级学院安排专人24小时坚守……他们,用行动恪守了师者职责,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定心丸”。
学校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立德树人的首要位置。该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何颖介绍,学校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梳理剖析师德师风典型案例,并结合实际,向全校教职工开展警示教育,每名教职工需撰写千字以上心得体会;校园醒目处张贴师德师风举报二维码,成为优化作风的“风向标”。
未发现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现象,未出现重大师德师风问题……在2021年的全省“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中,湖汽职院获得省教育厅通报表扬,成为株洲市唯一入选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