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1月0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文明之根 光大文明之美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张英

  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殷墟遗址考察时谈起此行的目的,“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文明之根,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内核;文明之美,是一个国家、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守护文明之根,光大文明之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惠及当下、利泽未来的历史自觉,是诠释“何以中国”的文化自信,也是为了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这正是守好文明之根的重要路径。这些年来,我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多学科的研究,让华夏文明之源渐现脉络,那些曾经的“国之重器”、珍贵文物拂去历史的尘埃,与我们面面相对、声气相通,让每一个中国人心潮激荡。同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冲破了国际学术界的“文明三要素”桎梏,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提出了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其原创性贡献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起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守,并非守旧、守成,而是守其正统,继而创新,如此方能光大文明之美。我们已经进入了科技手段繁多、科技水平高超的时代,以传统文化为“体”,以科技手段为“用”,可以更好地使文明、文化得以展现和传承。去年,河南卫视播出的“水中飞天舞”惊艳众多观众,其利用声、光特效加持,让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敦煌文化通过舞蹈形式进行传播,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之美。而数字博物馆、裸眼3D等沉浸式传播手段、历史文创产品的层出不穷,也进一步使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润物无声地扩张开来。

  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古老且拥有极强生命力的中国文明体系,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即便遇到困难和灾祸,也从未被风雨所侵蚀,从未被痛苦所磨灭。守护文明之根,回望历史我们看到的是灿若星斗的中国文明;光大文明之美,展望未来我们也必将拥有“知来处、明去处”的坚强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