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斯 刘尚华
宁乡罘罳峰,挺拔险峻,怪石嶙峋。数千年前,野猪奔走其间,常藏身于洞穴。因时人挑肥嫌瘦,凡满身脂肪者,则被捕获圈养。久而久之,野猪褪去健硕基因,加之当地人喜喂熟食,风味愈发独特,遂成宁乡花猪。
罘罳峰如青翠屏障,将山村与世隔绝。宁乡花猪无外地“亲家”可结,纯正种性得以留存。时至现代,食肉观念大变,以瘦为美的白猪异军突起,曾一度令宁乡花猪陷入灭绝险境。好在当地有远见者代代奔走呼号,方才留下血脉,繁衍生息。而今,花猪因其一骑绝尘的肥美口感备受青睐,重归“名猪”宝座。
数千年沧海桑田,宁乡花猪肉体凡胎,却流传至今。其间缘由,非一言两语所能说明道清。今特邀与宁乡花猪关系甚密的专业人士,且听他们谈谈——
祖上三代皆贵族:“我家真有王位传”
我是一头宁乡花猪,家住宁乡流沙河。家中猪丁兴旺,家教森严,是如假包换的贵族出身。
小时候,堂哥时常趾高气昂地教导小辈:“隔壁小白长大了只能卖10元一斤,咱们能卖30元,怎的不是贵族?”
我听着很有道理,深以为然。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见到了小白,看他一身素白衣裳,不似我们乌云盖雪、银项环身,可能家境贫寒,不由得深表同情。可惜两家相距甚远,不便交谈,甚是遗憾。
后来,我们全族搬家,就再也没了机会。
当时,我的母亲还在我身边,她安慰我:“离远点好,咱们祖训不可与外族通婚,一旦血脉混乱,就要移出族群了!”
我打了个寒颤,慢慢忘了此事。
新房子宽敞干爽,食槽、水盆焕然一新。主人也不再只给剩饭剩菜,专为我们煮些红薯藤、萝卜、白菜什么的,那叫一个香呀!
相邻的栏舍空下不少房间,据说是要接远房亲戚过来。
“现在的崽子真幸福啊,哪像以前,什么猪都住在一个栏里。咱们花猪数量少,又不像他们身强力壮的,受欺负啊……”老一辈人最爱忆苦思甜,大姨唠唠叨叨地,说了许多。
说着说着,远方一大家子女眷热热闹闹地搬了进来,带着不少外面的消息。
“现在的人都把咱们当宝贝,养的人越来越多了。”
“听以前的主人说,宁乡建了好几个大型养殖场,过几年估计得有好几十万的猪口哟。”
几十万,那是什么大场面呀。我听得目瞪口呆,惊得嘴里的红薯叶都掉在了地上。
没想到很快我就见到了本以为遥不可及的大场面。
几位陌生人来看我,还顺手取走我几缕头发,说是要拿去做什么基因检测。再过几天,一觉醒来,就只见母亲和姨母们泪眼汪汪地看着我:“你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不要想家,好好把我们的血脉传承下去。”
我还一头雾水,突然就被主人抱出了房间。我慌乱大叫,主人却笑说:“被印院士看上,你要去享福咯。”
直到很多天后,我才认清谁是印院士,又为什么说我会享福。
这个新房子很是奇怪。食物会凭空出现在食槽,清水会自动流入喉咙,粪便会自己消失。还有冷气在头顶呼呼直吹,向来怕热的我感觉无比舒适。
新家的朋友告诉我,我之所以会被千里迢迢送到这儿,是因为我的基因好,天生瘦肉比重高,能培育出更优质的后代。而印院士,正是那个懂得如何让我发挥最大价值的人。
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啊,在那一刻,我终于理解了母亲的眼泪。
印遇龙院士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文化人。他说话比主人温柔,看我的眼神也很慈祥。
他时常念叨着诸如“宁乡花猪基因组血缘关系鉴定”“生长育肥阶段的营养需求研究”“宁乡花猪亲本及其配套系生长发育研究”等课题名称。这些对我而言实在是太过复杂,我读不明白,但很乐意参与。
每隔一段时间,他总会带人来看我,相谈甚欢间,说些“瘦肉率又高了”“死亡率又低了”之类的天书。
虽然依旧听不懂,但从他们的哈哈大笑中,我猜想我是帮上忙了呀。我有些得意地翘起嘴巴,真想告诉家人:培养猪中王者的重任,我已成功拿下!
用完晚膳,腹肚温饱,月光温柔,感觉猪生从未如此美好。
养猪辈有奇人出:“养猪当养宁乡猪”
我是一名普通的养猪倌,默默无闻,姓名不值一提。
从小到大,一说是宁乡人,总免不了被调侃:“宁乡人会读书,宁乡人会喂猪。”
我心情很是复杂。家中确是养猪世家,我亦并不以此为耻。可时至今日,会读书的宁乡人到处都是,会养猪的宁乡人却屈指可数了。
就在这小部分人里,有几个人的故事却是在养猪圈里远近闻名。
李述初,宁乡花猪保种的第一人。听父亲说,李老板是个犟人。他的故事,得从童年记忆里的那碗花猪肉说起。
李述初出身农家,从小就帮着家里喂猪。逢年过节,吃上香喷喷的花猪肉,一年的辛劳在嘴边化作肉香。
挖河沙、开饭馆、办酒店,长大后的李述初赚到了钱,餐餐吃肉,但再也尝不到当年的肉香。他心中浮现起一丝执念:把消失了的宁乡花猪找回来。
李述初翻山越岭,走遍了宁乡大大小小的村落,寻找遗留的种猪。最终也仅寻得7头纯正血统公猪,50头母猪。
就从这7头公猪开始,李述初倾其所有,成立畜牧公司。
养猪人就清楚,宁乡花猪不好养。正宗宁乡花猪,必须按传统方法饲喂,经10个月以上的自然生长周期才能出栏。这也是它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的重要原因。
如此精心养护下,李述初的花猪价格折半都无人问津。
契机起于2006年一场来自江西的猪瘟。猪圈生灵涂炭之时,唯有宁乡花猪一派生机。
省畜牧研究所的专家赶来研究,证实了花猪自身具备极强的抗病性,竟然抵御了瘟疫。
“养猪当养宁乡猪!”宁乡花猪由此声名远扬。
1981年,国家进行农业普查时,发现了流沙河花猪的悠久历史渊源,肯定了它的养殖价值。2006年7月,流沙河花猪被当时的农业部列入确定的首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李述初的流沙河花猪养殖基地被当时的国家农业部授予首批“国家级宁乡猪保种场”。
十余年间,李述初的公司规模一再扩大,到如今已有8个规模养殖场,一年可出栏12.8万头宁乡花猪。
一个人的脚步,永远只能在时间长河里顺流而行。孤独坚守数年,他终于迎来了同路人。如今,宁乡花猪规模养殖场有400余家,总出栏量达38万头。
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曾青华是一名养猪博士。
博士养猪,大有不同。这话放在以前,我还会半信半疑,我父亲却多半会嗤之以鼻:读书人,能懂养猪?
曾青华不一样,他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学养猪。他不仅在学校学,还在猪栏学。学不会了,就和猪一起睡,企图融入其间,以猪为师,摸查秉性。
曾青华睡在猪栏时,时常闻到一股特殊的臭味。他仔细观察,发现是猪体型较矮,打屁后里面的硫化氢沉在地面附近,不易消散。这个位置人是闻不到的,自然无从知晓。
硫化氢极易诱发疾病,有时猪生病了,却找不到病因,便有可能来源于此。安装新风系统后,这一问题就能随之解决。
与猪同吃共睡,曾青华还有别的收获。
他观察到,花猪嘴短,市面上采购的喂水管却较长。花猪很难咬到管子,所以不太爱喝水。水分摄入不够,不利于身体健康。改用水盆后,果然猪欢水畅。
再比如,以往喂食时,猪总爱把猪食拱出食盆。曾青华百思不得其解。观察数日后,他发现那是因为喂食角落光线昏暗,猪用嘴拱一下方便确认位置。只消换成透明食盆,或者在盆上凿个透光孔,情况果然大有改观。
如此数年积累,曾青华发觉宁乡花猪习性与普通白猪区别很大,必须在猪种、猪舍、猪食和疫苗这四点上下功夫。
博士养猪,果然大有不同。
养猪人虽数量锐减,但养猪规模与日俱增,方法也日趋科学。不仅如此,还有人摸出了新路子。
老乡文建强,心思活络,眼光长远。早几年通过百度推广卖猪,买家络绎不绝。如今又在抖音拍视频、搞直播,多时一年能卖出4000头。
我,普普通通一养猪倌,虽比不得上述奇人,但好在耳聪目明,善于取经。
政府支持、市场青睐、技术成熟,花猪之道,亦是生财之道。
山珍海味抛一旁:“哪猪能有此猪香”
天下诸肉,我独爱宁乡花猪。芸芸食客,我非唯一痴儿。
相传明洪武年间,正德皇帝南巡至宁乡草冲,品尝宁乡花猪后对其大加赞赏。
又有清同治《宁乡县志》载:“牲猪家家畜之,较他地产者更肥美。”
“宁乡四髯”之一谢觉哉也曾在《关于相猪》中描述:“我乡的猪,黑白相间、毛色好看、皮薄、肉厚、背宽、腹大、腿壮;杀后破肚时有一股热而香的气冲出;吃起来肉香汤甜。”
可见花猪魅力惊人,为之倾倒者众多。
要吃正宗宁乡花猪,流沙河草冲是首选之地。逢年过节,往往呼朋唤友,找一普通农户,挑选成年花猪,就地宰杀、就地品尝。吃不完的,再提回家去,能享用好几个月。
近日,听闻流沙河建了一座花猪小镇,慕名前往。
小镇与“美丽幸福河”楚江河相邻。初入小镇,便可见野鸭戏水,白鹭成群,河风拂面,爽朗宜人。
说是“小镇”,实则是当地政府支持创办的宁乡花猪体验馆。这里的花猪直接从当地农户家购入,品种纯正,童叟无欺。
要想花猪保持风味,传统的熟食喂养必不可少。听老板介绍,政府在300多名养猪户家安装了摄像头,食客若感兴趣,还能实时监督,体验“云养猪”。
作为资深花猪爱好者,我倒是不需要这些手段。浅尝一口,肉质好坏,了然于心。
先尝“鸿运当头”。猪头肉整只端上,表皮浅划几刀,露出雪白脂肪。沿着刀痕落筷,连皮带肉夹起,白花花的肥肉与丝丝瘦肉脱骨而出,热气与香气破壁而出。入口,表皮酥脆,内里弹韧。咬开,肉味香浓,汁水四溢。
我心窃喜,日后吃肉,又有了好去处。
还有一处地方,也是我心头所好——湘都生态农业园。这里的主厨擅烹黄焖花猪肉,一碗129元。价格虽不便宜,食客却络绎不绝。
黄焖花猪肉选取前腿精华部分为主料,将五花肉干煸出油,加剁辣椒、瘦肉翻炒,再加高汤等焖制而成。与炒肉相比,肉质更嫩;与炖肉相比,口感更丰富,实乃上等菜品。
湘都养猪,还有一大特色。“小猪要游、大猪要囚”。湘都的小猪拥有跳水台、游泳场,在饲养员的引导下,它们“扑通、扑通”挨个跳下玩耍,享受美好的童年。
令人欣喜的是,宁乡花猪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在超市,有色泽漂亮的生鲜肉;在商场,各大餐饮卖着用宁乡花猪烹饪的菜品;在线上购物平台,由花猪制作的腊肉、香肠、熟食、月饼、粽子销量高涨。这些都是花猪爱好者的福音。
要我说,日日山珍海味,也比不上顿顿宁乡花猪。别说山珍海味,金银珠宝的魅力也比不上这口花猪肉。
一口花猪金不换,哪猪能有此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