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3版
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3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5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7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8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9版:市州
   第10版:要闻
   第11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9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0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1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9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0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1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载奋进创佳绩 锦绣瑶都遍芳菲
——江华瑶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江华县城一角。 任麟 摄

  江华一景长鼓迎宾。 李忠林 摄

  2022年8月9日,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如意社区的乡村振兴车间,村民在小马达生产线上忙碌着。 蒋克青 摄

  江华涔天河水库风景绝伦。 蒋克青 摄

  江华沱江镇阳华田村光伏发电助力乡村振兴。 蒋克青 摄

  杨永玲 罗鹦波

  岁月如流,星燧贸迁。依着巍巍萌渚,伴着悠悠冯河,江华走过了一个极不平凡的十年。

  斗转星移,春华秋实。朝朝辛勤耕耘,日日步履不停,江华收获了一个硕果累累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争当省内民族地区发展标杆、省域边界地区发展标杆为己任,认真落实省、市各项部署要求,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笃定前行,十年栉风沐雨,十年风雨兼程,谱写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似锦华章。

  这是伟大时代的里程碑,也是逐梦未来的集结号。

  潮平岸阔——产业发展风正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十年来,江华凭借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区位优势,抢抓产业转移和政策发展机遇,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了新路子。

  十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3.95亿元增至2021年的146.0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5511元增至32449元。经济指标的大幅提升,体现了江华的发展速度之快。

  2018年6月14日,全省优化发展环境现场推进会在江华召开,三湘四水都把目光聚焦到了这个湘南边陲的小县城。建成全市第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企业“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联盟式”发展的“江华现象”得到省委肯定,150天时间实现项目引进投产的“江华速度”写入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向全省推介。

  走进位于江华高新区的贵德光电产业园,只见一栋栋崭新的标准化厂房,无尘车间内10多条生产线正在紧张生产。立足于实际情况和发展基础,江华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以新材料和新能源深加工为主导产业、以马达和电机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产业发展格局。全县入驻工业企业177家,落户上市公司20家(含“新三板”),培育规模工业企业143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其中2家企业获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园区已成为江华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22年5月27日,山东省金路达集团与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总投资30亿元的《建设江华低碳产业园(神极电机)项目》投资协议,项目从考察到签约只用了十天,得益于江华细致周到的“母亲式”服务。

  按照“五心”标准(即在江华办事顺心、创业安心、工作开心、生活舒心、消费放心)、“四到”要求(即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和“两保障”机制(即法律法规保障到位、责任义务保障到位),江华为企业打造了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

  2021年,江华园区建设、科技投入两项工作获得了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打造中国“马达之城”典型经验被省政府综合大督查通报表扬,在全省“五好园区”综合评价中排第四,省级园区排第一,是湖南省唯一连续5年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园区。

  迈步“十四五”,江华正锚定“打造千亿电机产业集群,推动江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楫争先、勇毅前行,这个昔日的山窝,已摇身变为了发展致富的金窝。

  赓续前行——决胜贫困向振兴

  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江华一直是湖南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摆脱贫困,是所有江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和共同梦想。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以来,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指示精神,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了总攻,将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在神州瑶都的每一个角落。  

  2019年4月16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江华脱贫摘帽。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员会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殊荣,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全县28069户11313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2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在与全国人民一起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役后,勤劳、奋进的江华人民并没有在此放缓脚步,按照中央“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之一,探索了“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基础、以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为抓手、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重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的乡村振兴江华路径。

  全县312个行政村划分为乡村振兴卫星村、示范创建村、重点帮扶村、面上推进村四类,分年度、分阶段有序推进。沿207国道、355省道,沱涔大道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面铺开。统筹设立人居环境整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茶叶和烤烟生产等4个3000万元专项引导基金撬动发展。“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机制落地生效,“五联系五到户”经验做法在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并被人民网、新华网、共产党员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组织人事报》、《农民日报》、《湖南日报》、红星云等媒体专题推介……在乡村振兴这个新的战场上,江华人民挥洒了更多的汗水,倾注了更多的热情。

  走进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山寨村,绿树成荫,清风拂面,农家乐餐厅香飘阵阵,“小微企业”机器运转不停,好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秀美乡村画卷。从一个偏辟落后的小山村逐步发展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村”,山寨村成了江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

  2021年,全县流转土地30多万亩,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83个,打造“瑶山雪梨”“江华苦茶”等一批特色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县帮扶车间总数达486家,吸纳劳动力1.3万余名,帮扶车间、省级示范性帮扶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数均居全省第一。全县各村集体经济增收2330万元,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所有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达到150个,20万元以上达到30个,50万元以上达到18个,100万元以上达到4个,最多的村达120余万元。

  全市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现场会在江华召开,防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乡村振兴月例会”经验做法得到多位省委常委批示并在全省范围推广……伴随着和畅惠风,江华广袤的田野上掀起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滚滚浪潮。

  江山如画——绿水青山绽笑颜

  江华,是一颗镶嵌在湖南省南端的绿色明珠。386.71万亩的林地郁郁葱葱,78.91%的森林覆盖率和2046.75万立方米的森林蓄积量,是瑶山大地最美的盛装。

  党的十八大以来,践行“两山”理论已经成为瑶山人民的具体行动。每逢节假日,涔天河水库大坝上游人如织,游客们与家人朋友们拍照留影,一起见证扩建完成后涔天河水库的恢宏与壮观。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为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湖南省新世纪水利建设“一号工程”,该工程对我省湘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永州市乃至湘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为响应国家号召,6666户28431名库区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离开故土,得到了妥善安置,被水利部评价为“近五年来最好的水库移民安置方式”。

  2021年12月23日,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扩建完成后的涔天河水库库容比原来扩大了近15倍,达到了15.1亿立方米;自水库成功蓄水后,形成了长约68.3公里、面积约38.4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数百座半岛和岛屿星罗棋布,让涔天河的风景更加风光秀丽,令人心旷神怡,涔天河库区也成了江华的标志性自然景观。

  为守护好这片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江华人民做出的努力不仅于此。在江华,凡是污染环境的项目,一个不引;凡是浪费资源的项目,一个不要。每一个瑶家儿女都深知,自己所保护和建设的绿水青山,就是取之不尽的“金山银山”。全县地表水六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保持在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9%;境内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被评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天然氧吧。

  在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上,江华也一直在深入践行。近年来,江华相继建成了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潇湘源国家水利风景区、大龙山省级森林公园等核心景区;成功创建瑶族文化园、水口水街、香草源、井头湾、秦岩、宝镜、桐冲口7个3A级景区。

  走进江华桐冲口村,游客络绎不绝,火热的乡村旅游景象映入眼帘,在湖南广播电视台等后盾单位的帮助下,该村构建了“一心一轴一带四节点”桐冲口村旅游发展蓝图,仅2021年,旅游就为桐冲口带来了120余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靠山吃山”有了新的寓意。2021年,全县年接待游客482.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5.77亿元,江华的文旅产业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高歌猛进。

  万家灯火——民生福祉谱新篇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华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花大力气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交通提质等重要民生工程,也下苦功夫解决“学位、床位、车位、房位、厕位、摊位”等群众“急愁难盼”具体民生问题。

  十年来,全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1.84倍、4.29倍,实现了与GDP同步增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7%、100.54%。全县新增学位41500个,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全部化解,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达7.33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卫生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县拥有县级公立医院6家、民营医院7家,其中二甲医院3家、二级医院4家,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在全省建立“互联网+中(瑶)医”服务平台,极大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缓解了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中国·江华瑶医药节”,入选全省唯一的以民族医药发展为试点探索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县。

  2018年10月1日,江华S355勾挂岭隧道通车,这条永州市二级公路里程最长、难度最大的二级公路隧道,将原来翻山越岭需要半个小时的盘山路程,缩短到了5分钟左右,分隔岭东岭西的天堑变成了通途。十年来,江华基本形成了“对外大畅通、对内大循环”的交通格局,G207、S355完成改造、S356建成通车,库区道路复建完成,县城和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全面加强。瑶都大道、江华大道、城北大道、滨江大道等,拉出了城市新框架;滨江公园、金牛湖公园、烈士公园、四联生态公园等建成使用,提升了城市新面貌。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一核三带五分区”的城镇发展格局初步成型,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发多姿多彩。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获评了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继续保持省“平安县”称号,民调获得全省第二的好成绩。《盘王之女》《客姑妹》等优秀民族情景剧深受好评,《鼓舞盛世》《扁担乐》《喜嫁》等一批文艺作品分别荣获国家级和省级金奖、银奖,培育了伍阳英、翟颖等国家级运动员,勇夺亚运会、全运会冠军,为全国全省争光,承办了“美丽湖南·江华行”影像大赛暨第三届湖南报业新闻影像采风活动、“小康梦·千年梦”湖南文艺家看千年瑶乡采风创作活动,传播了江华声音,讲好了江华故事,全县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断增强。

  “一代代勤劳智慧的瑶家人,踏碎了坎坷成大道,用背篓把幸福背进瑶乡……”热情洋溢、婉转悠扬的瑶歌,唱出了瑶家儿女的幸福绵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54万江华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朝着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五联系五到户”一个抓手不动摇,突出“产业建设”和“乡村振兴”两条主线不懈怠,建设“实力、品质、绿色、开放、幸福”五个瑶都不松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打造民族经济强县,争当省内民族地区发展标杆,以江华“一域之光”为“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局添彩。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江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当更加坚定,前景当无限风光。再出发,更壮阔的征程已经开启;向前进,更伟大的胜利还在前方。蓝图绘就,正当乘势而上;使命在肩,更须奋楫远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