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 唐 鑫 宁 西
铿锵十年,一路芳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邵阳发展质量最好的十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也是邵阳财政改革发展稳步向前的十年。
十年来,邵阳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践行“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真抓实干、精抓细干、埋头苦干,实现了全市各级财政的平稳运行,为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年均增长9.2%
财政“蛋糕”做大做优
“随着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全市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财政‘蛋糕’越做越大,财政实力显著增强。”邵阳市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介绍。
2012-2021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53.66亿元增加118.50亿元,增长2.2倍,年均增长9.20%,年均增幅排全省第4位,总量规模从全省第10位上升至全省第9位。
收入质量大幅提升。非税占比从2012年的49.49%下降到2021年的35.89%,下降了13.6个百分点。
基层财力不断增强。全市13个县(市、区)中,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过5亿元的由2012年的1个增加到6个,过10亿元的由零增加到2个,其中邵东市超过19亿元,2022年将跃上20亿的新台阶。
财政实力的稳步提升,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聚焦培育支柱产业、扶持实体经济、推进园区建设,实现财政与经济效益“同增长”、收入增速与质量“双提升”。
全力支持园区产业发展。2019年以来,市财政统筹投入超70亿元,强力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围绕七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重点扶持邵虹玻璃、湘窖酒业、三一专汽、邵纺机等一批新兴产业和重点制造业发展。助力邵阳经开区成功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积极筹措专项资金近10亿元,着力推动制造强市“123”工程,有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用心用力帮扶企业发展。积极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以来,全市共落实企业减税降费政策超60亿元,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清理政府部门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做到老欠100%清偿,新欠不发生。
大力推进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今年,该市成功获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示范区,获得5000万元用于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预计年末可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423.55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余额突破35亿元。市财政预算安排园区发展、各类涉企专项资金近18亿元,助力企业纾困增效。设立并安排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基金和贴息资金等合计2.4亿元,积极推广“潇湘财银贷”和“政银担合作”,进一步降低融资担保费率,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民生支出近八成
财政保障有力有效
一批批老旧街巷焕然一新,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蝶变;一座座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家门口“上好学”的梦想正照进现实,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漫步邵阳城乡,随处可见民生福祉节节高的生动画面。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提升的背后,离不开财政在民生领域的大力投入。
2012—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累计达到3565亿元,年均增长10.29%,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7%以上,有力保障了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的支出,不断擦亮“幸福邵阳”民生底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12—2021年,全市实现教育支出817.98亿元,从2012年的58.1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8.97亿元,年均增长7.23%。全力支持学校及幼儿园建设湘中幼专、湘中职院、邵阳体校、邵阳市一中、邵阳市十七中等新校区相继建成,邵阳职业技术学院、邵阳市二中等校园项目建设竣工使用,全市16所芙蓉学校已投入办学。
医疗保障全面加强。十年来,全市财政卫生健康共支出513.2亿元,从2012年的28.4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7.87亿元,年均增长10.14%。同时,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2020年以来,全市共拨付资金15.9亿元,助力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社会保障不断夯实。2012年以来,全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724.19亿元,从2012年的38.1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3.74亿元,年均增长7.5%……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财政力量”。十年来,全市农林水支出662亿元,年度投入从33亿元增加到82亿元,年均增长10.59%。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着力推进脱贫攻坚。2014-2020年累计筹集和安排扶贫资金384.18亿元,助力全市8个国家级贫困县顺利摘帽。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财政支撑”。全力支持污染防治,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十年来,全市节能环保支出89.66亿元,年均增长12.23%。
聚焦治理效能
财政改革可圈可点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十年来,邵阳市财政部门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举措一茬接着一茬,创新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一幅风生水起、蹄疾步稳的改革画卷跃然如见。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构建了全口径的政府预算体系,实现了“四本预算”全部公开。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2021年全市“三公”经费较2012年下降77.02%,腾出资金集中保障中央重大决策,省、市相关部署落实。
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实现了政府采购预算执行全过程监管。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全面开通,上线率100%。全市政府采购规模由2012年的13.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8.67亿元(含电子卖场采购金额),年均增长34.5%,平均节约率达8.5%以上。
加速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非税收入电子化收缴改革,诞生了湖南第一张财政电子票据。同时,邵阳市是全国第一个通过电子凭证库实现非税收入缴库的城市,全省第一个开通非税收入移动缴费平台的城市,全省唯一一个实现非税收入零待查的城市,全省市州中第一个实现非税收入电子化退付的城市。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制订出台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和市级配套制度办法,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立财政、审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协同联动机制,探索政府债务绩效管理方式,初见成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获优秀等次,并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实施“控增量、化存量、防断链、防风险、推转型、促发展”系列措施,全市债务风险状况持续转好,市本级及多个县市风险等级降档,存量隐性债务序时化解任务超额完成,市辖三区相继实现存量隐性债务和关注类债务“双清零”。2019-2021年,全市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考核连续三年全省先进,市本级及9个县市区共22次获得全省年度考核优秀奖励、激励。
财政投资评审飞跃发展。十年来,市本级评审金额从1.8亿元上升到90.36亿元,年均增幅54.51%。累计评审295.77亿元,审减金额43.96亿元,审减率14.86%。评审金额也由全省末位跃居前列,同时,节支效益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