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3版
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3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5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7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8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9版:市州
   第10版:要闻
   第11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9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0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1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9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0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1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通道风帆劲 好运侗乡谱新篇
——通道侗族自治县谱写非凡十年奋斗之歌

  县城双江镇全景航拍。 欧梦辽 摄

  矗立在通道转兵纪念馆广场上的伟人雕像。 吴庆革 摄

  俯瞰坪坦侗寨,稻田、吊脚楼、学校、芦笙坪构成了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何洪伟 摄

  金秋时节,悠悠坪坦河淌过盛开菊花的横岭侗寨河畔,美不胜收。 王启友 摄

  九层岭茶场。 尹序平 摄

  李世萍  吴祥淼  卢嘉俊

  南楚极地,北越襟喉;红色通道,好运侗乡。金秋时节,走进通道侗族自治县,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道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市委相关要求,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文旅产业为抓手、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为根本、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增长极,坚持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

  十年来,心之所向,从未改变;行之所至,未被辜负。今日之通道,正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新的形象,按照“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思路,奋力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先导区、绿色发展示范区、民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红色文化培训教育示范区,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通道的美好未来。

  全域皆景 四季可游

  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从县城双江镇出发,北上40余公里,来到通道老县城县溪镇。始建于宋代的恭城书院,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

  1934年12月,北风凛冽,寒气逼人,一场决定红军的生死存亡、党的生死存亡的重要会议在通道境内召开,史称“通道会议”,由此拉开了红军长征中伟大转折的开端。恭城书院的旁边建有“通道转兵纪念馆”,以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县溪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中宣部批准的湖南唯一一处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活动举办地、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试点镇,从宋崇宁元年(1102)建县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一直为县治所在地,始建于1105年的恭城书院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

  十年来,通道在恭城书院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景区后,启动了中国红色文化景点圈建设,恢复了罗蒙山战斗遗址、小水红军战斗纪念碑、梨子界烈士墓等红色景点,优化景区周边环境,有效提升红军长征“通道转兵”纪念地红色旅游品牌形象。通过举办多届“侗族芦笙节”“大戊梁歌会”“侗年节”等赛事节会,让这里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今年国庆假期,通道皇都侗文化村、芋头古侗寨推出一系列侗族民俗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体验侗寨风土人情。行走其间,游览“侗乡小布达拉宫”芋头古侗寨,观赏侗锦织造技艺,欢度芦笙文化艺术节,聆听侗族大歌,领略24个民族多彩文化同台竞演的盛景,探寻民风民俗的原真。沉浸在古寨的民族风情里,令人流连忘返。

  依托神秘的民族文化、神奇的自然山水、神圣的红色胜迹,通道坚持“旅游兴县”战略,积极抢抓国家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两大历史机遇,切实在聚力建设文化旅游名城、深度融合提供优质文旅产品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推进文旅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核心景区景点,努力创新文旅经营模式,奋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这十年,通道以入列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为契机,先后推出了通道转兵纪念地、芋头古侗寨、皇都侗文化村、万佛山等代表性景点的4条休闲精品旅游线路。年旅游接待量由2012年78.5万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585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由2012年4.7亿元,增加到2021年39.5余亿元。

  “目前我县构建的‘红色文化’‘生态丹霞’‘侗苗风情’3大旅游产品体系已初显雏形,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通道侗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通道将抢抓机遇,打造新产品新业态,着力提升旅游产业布局。突出“红色通道·好运侗乡”主题,精心策划文化旅游节事活动,设计优化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开展同业营销,加快推进通道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红色沃土 丹霞胜地

  生态建设引领绿色蝶变

  在通道,你将看到最怡然的“绿色”。

  通道森林覆盖率达77.24%,年均气温16.6℃,环境质量综合指数高达98%以上,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瞬间负氧离子高达9万个,享有“中国天然氧吧”“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美誉。

  在这里,万佛山丹霞地貌、三十六湾森林迷宫、宏门冲原始次生林、恩科亚热带沟谷雨林,是不可多得的避暑休闲养生胜地。在这里,龙底河生态自助漂流,百米落差、险滩激流,在山水之间体验惊险刺激,可感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浪漫自由,印证“悠然见南山”的怡然情怀;在这里,漫步独岩曲径,登临青云峰顶,可感受“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

  坚持绿色发展底色,谱写生态宜居新画卷。通道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2014年县委、县政府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完成《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9—2025)》编制并发布实施。出台《通道侗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通道侗族自治县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性文件。围绕乡村振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优化乡村建设规划,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出台《通道侗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等文件,逐年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权重,充分发挥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日常监管职能,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涉环部门履职情况,加大对乡镇及相关部门自然资源资产的审计力度,严格落实对突出环境问题和环保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追责问责。

  这十年,通道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自觉践行“两山”理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目前,全县土壤质量状况良好,无大面积和重度土壤污染事件发生。境内省控断面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应标准,达标率为100%。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达到国家二级以上空气环境质量标准。2020年10月9日,通道获得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强化创新 实现特色

  产业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

  走进通道产业开发区,一家主要从事显示器件、背光源、数码管、偏光片等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科技公司格外亮眼。

  这家企业名为通道创利益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闫阳春介绍:“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促进了我们企业高质量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政府扶持的力度,我们对今后扩大企业规模很有信心。”

  这是通道产业开发区发展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先后引进的3家光电企业之一。随着建链、延链、强链、补链的推进,通道产业开发区已形成“一主一特”的产业发展格局。

  抓项目、兴产业、强实体,打造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十年来,通道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服务的高效率、投资的低成本、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引进投资的主要手段,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打造投资洼地,生物制药、新能源、电子信息、中药材生产加工、汽车配件等五大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园区建设风生水起。

  这十年,通道产业开发区通过产业项目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新增就业岗位近1900个,直接为城乡居民增加收入1000余万元。截至2021年,通道共引进“三类500强” 企业4家,实际到位省外资金58.02亿元,为推动该县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工业“挑大梁”,农业“扛大旗”。地处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交界的通道,海拔偏高,茶叶、油茶种植环境适宜,品相较好。但在过去,因地处偏远,没有较大农业产业带动经济发展,青壮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山地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这十年,通道发布“两茶一药”产业发展政策,即油茶、茶叶、中药材(黄精、石菖蒲、桔梗、射干、钩藤、菊花、罗汉果等)三种产业类型。针对新造“两茶一药”基地奖补资金平均达1000元/亩左右,在家就能做产业,荒山也能变“金山”,村民们纷纷响应,干事创业势头足。

  通道结合县情实际,科学部署、合理规划,实施以培育和打造“两茶一药”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利器”,出台《关于加快“两茶一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细化茶园开垦、苗木、肥料、品牌和加工厂建设等方面奖补措施,营造产业增收的浓厚氛围。

  砥砺奋进 接续奋斗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贫困大山”掣肘发展,摆脱贫困重任在肩。

  2014年,伴随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在通道223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打响。

  这十年,通道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的扶贫新路。2020年2月,全县7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430户46916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3.72%降至零。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通道有效发挥县城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以城带乡,构建起“层次鲜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实现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农村道路、农网改造、通讯网络、卫生室、文化活动设施六大工程建设全覆盖,全县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73处,提质改造325处,解决了21.6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项目164个,152个行政村全部通动力电;全县行政村光纤、“村村响”和4G覆盖率达100%;建成124个村级卫生室,全面消除卫生室“空白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通道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契机,通道扎实开展治垃圾、治水、治厕、治房、治风“五治”行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通道,助力乡村振兴。将村庄建设规划与旅游产业规划深度融合,全覆盖推进152个建制村村庄规划编制,完成28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出台《通道侗族自治县侗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投入2.1亿元实施特色侗寨保护修缮工程,全县创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总量达44个。同时,围绕村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通道先后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7.5亿元,全方位提质农村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现在的通道乡村,旧貌换新颜,侗寨唱起幸福歌。

  如今,通道正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一以贯之按照“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思路,积极融入怀化国际陆港建设,抢抓历史机遇,奋起二次创业,全力推动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怀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