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亮 谭雪平 凌 琳
风吹稻浪,“丰”景如画。
金秋时节,广袤而狭长的神农福地,无论是湘赣边的罗霄山脉深处,还是广袤的“湘东粮仓”,抑或是城区近郊的乡村田野,都呈现一幅幅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的新画卷。
新时代新征程,株洲市乡村振兴局去年成立以来,不忘初心、不负使命,接棒前行、踔厉奋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力推进湘赣边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制造名城、幸福株洲争光添彩。
巩固脱贫成果,不让一户返贫致贫
10月12日,茶陵县火田镇卧龙村村部,一份资料写道:通过“二对一”帮扶,村里6户监测户无一返贫。
老区茶陵探索建立防返贫监测帮扶“新”机制,采取“领导干部+爱心企业”为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进行“二对一”帮扶,共安排47名在职县级领导、596名领导干部、78家爱心企业参与结对帮扶,稳定消除14户29人监测风险,全县596户1677人监测户没有一人返贫致贫。
一县之隔,攸县新市镇丁家垅村,由市、县相关部门组成的慰问队伍,来到丁一才、颜运英两户监测户家,详细了解其家庭人口、生产、生活、年收入、身体等情况以及有何困难。两人深受感动,表示一定把日子越过越好。
今年以来,攸县扎实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培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地149个,带动“三类人员”(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1783户5945人,产业覆盖率 98.67%。
醴陵东福镇东富村,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建立常态化防返贫监测及动态帮扶机制,创新地将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人均收入低于7000元(湖南标准6500元)的预设为风险户,根据预警及时进行帮扶。
村民肖奶奶的女儿突然被诊断为癌症,导致本不属于脱贫户的家庭,徘徊在贫困边缘。市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将其纳入动态监测,为她家申报全额低保等相关政策,捐助资金帮她采购鸡苗,扩大养殖规模。肖奶奶一家逐渐走出困境。
巩固脱贫成果,不让一户返贫致贫。
以“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为工作主线,株洲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靶向发力,紧盯防返贫识别纳入、精准帮扶、风险消除“三个环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密织防返贫“保障网”,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目前,该市识别监测对象5255户13792人,已消除风险2846户7575人。
同步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排查”三大集中排查,对发现“两不愁三保障”有风险的,确保整改到位,做实有效帮扶。
为帮助脱贫户增收,株洲大力开展“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专项提升行动”,在全面摸底基础上推行“以工代赈”、抓实消费帮扶、强化产业帮扶,让脱贫户的“钱袋子”持续鼓起来。今年帮炎陵桃农销售黄桃52.3万公斤。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更多脱贫户“家门口”找到工作。
株洲抓实突出问题整改,密集调研,加强排查,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市县乡三级调度机制,对排查和问题整改工作实行“周调度”“月小结”,确保整改实效,坚决巩固脱贫成效。
做强农业产业,振兴根基越筑越牢
9月21日,炎陵县中村瑶族乡,炎陵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
该项目是罗霄山片区首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82.3亿元,投产后年发电量12.76亿千瓦时,预计可实现年税收超过1亿元,直接带动约2000人就业,将促进抽水蓄能产业与中村瑶族乡旅游、康养和乡村振兴建设紧密融合,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一个项目,带动一个或多个产业发展,并将更大范围造福于民。
在茶陵县严塘镇,连绵不绝的群山绿意盎然。一条平整的水泥大道蜿蜒在大山之中,各种苗木生机盎然,仿佛是一个森林公园。
10多年前,刘祖治返乡成立湖南万樟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将荒山打造为全国最具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解决当地农民就近就业4000多人,辐射、带动6万多农民不断增收。
理想照进现实,产业强,则乡村强。
株洲将工业重镇70余年沉淀、形成的工业化思维,“导入”乡村振兴。
醴陵明月镇成立联村党委,整合7家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完善产业链,大力推进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辣椒小镇”美名远扬。
目前,醴陵玻璃椒年生产能力6000吨,加工企业15家。近日发布的“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醴陵玻璃椒品牌价值达1.75亿元。
株洲在做强粮食、生猪等主导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炎陵黄桃、攸县香干等“一县一特”产业,持续做大畜禽、粮食、蔬菜等九大优势特色产业。今年,炎陵黄桃销售7.2万吨,实现综合产值24亿元。
一批株洲农业品牌叫响。白关丝瓜、王十万黄辣椒、茶陵红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关丝瓜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产业融合不断深入。炎陵黄桃小镇、渌口白关丝瓜小镇被列为市级农业特色小镇,跃升为县域经济支柱。荷塘区仙庾岭村、芦淞区卦石村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引来八方游客。
株洲已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示范园45个,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49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00家。2021年,株洲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103亿元,相较10年前增长5倍。
株洲还创新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挂牌全省首个市级农村产业流转交易中心,目前已交易项目639宗,总金额8.5亿元。
具有株洲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构建,乡村振兴“主引擎”动力更强,振兴根基越筑越牢。
探索村电共治,打通农村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脱贫攻坚中,株洲大胆改革创新,探索了精准扶贫的“株洲样本”,社会扶贫、消费扶贫、健康扶贫等15项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行。
乡村振兴大幕开启,改革创新再次出发。
乡村振兴对包括电网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现有农村供电服务主要由供电公司主导,这种单一的供电服务模式影响农村电网建设,制约乡村发展,亟待破局。
今年3月,株洲市将破解供电难题作为突破口,创新启动“村电共治、便民服务”工程。由株洲市乡村振兴局、国网株洲供电分公司共同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紧盯问题,靶向施策。
为改变供电公司“单兵作战”的工作模式,株洲以“乡镇主导、村组主责、供电支撑”为核心,建立乡镇与县区公司、村组与供电所、村委电力联络员与台区经理的三级联动服务网络,让收集用电需求、排查电力设施隐患、宣传用电常识等工作“一竿子插到底”。
短短2个多月,各县区供电公司与107个乡镇(街道)、1383个村(社区)签订协议,电力便民服务点在所有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授牌。
“省时间,少开支,太方便了。”在8月的抗旱中,渌口区渌口镇大乡村措树组村民何叶根申请加装抽水表,没有像以前一样跑到20公里外的镇供电所,而是直接在手机上办结申请加装业务。
负责大乡村的台区经理张洪亮介绍,国网株洲供电分公司开发公众号“村电共治”,对接智慧株洲“诸事达”APP,村民只要关注、登录,即可轻松操作。“年纪大的村民,可以到村部,请电力联络员帮忙在手机上操作。网上流转基本上1天办好。”
渌口区渌口镇大乡村党总支书记何业罗说,镇供电所台区经理直接参与村委会每周一次的例会,掌握一手供电需求,供电服务与乡村治理高度融合。
张洪亮“下”到大乡村后发现,随着村民用电需求增大和村办企业新增,部分村组电压不稳。经与村支两委商定,申报新增变压器。目前,该村新增8台变压器,电压不稳现象彻底解决。
从被动服务到主动作为,“村电共治”推动农村村容村貌改变。炎陵县石玉村和草坪村的进户线运行时间久,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村电共治”实施后,上千户村民的“进户线”完成更换。
“村电共治”在推进株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方面成效显著,目前已为22个电制茶、电烤烟、电榨油等电能替代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累计服务农产品加工等小微企业和乡村产业项目3320个。
株洲基本搭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供电服务网络,有力提升农村地区的供电服务质量。截至8月,全市新增改造10千伏线路220余千米,新建改造配变1000余台,新建改造低压线路1800余千米,供电可靠率达99.89%。
目前,株洲乡村平均供电服务半径由原先25公里缩短至1.5公里,农村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打通。
建设“宜居”乡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今年7月,株洲市“幸福屋场”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来自该市乡村振兴战线100余名参会人员深入醴陵乡村,看典型、学经验、谋发展。
杉坡屋场规划建成农耕文化陈列室、新时代文化广场、幸福花海等52个特色小景。东富寺屋场以毛泽东1927年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为核心,推动红色文化与民情民风融合发展。泗汾村金湖湾屋场建成泗汾供销社、镇南桥战役纪念馆、铁河农耕博物馆等,吸引八方游客……
“以东城大道、106国道沿线和湘赣边区域为主线,打造湘赣边‘美醴乡村·幸福屋场’示范带。”醴陵市委副书记阳建说,醴陵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抓好产业兴旺、生态建设、文化挖掘,扎实推进“幸福屋场”示范创建。
一个好的屋场,一个村的幸福泉源。泗汾村村民江家龙说:“自从建了‘幸福屋场’,村里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文艺气息。”
今年,株洲将“幸福屋场”建设列入民生实事,出台建设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市将建设1000个以上“幸福屋场”,今年要创建100个以上。截至目前,已开工101个,建成56个,总体完成建设工程量的70%。
“幸福屋场”只是株洲建设高颜值“宜居”乡村的一个缩影。
今年,株洲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创新年”活动,以“全省前列、全国出彩”为目标,创新建立项目资金备案机制、现场推进会机制、“4+1”督查考核机制“三大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厕所粪污、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和厕所革命“四治理一革命”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8月,启动农村改厕“百日攻坚”行动,挂图作战,集中攻坚,全面摸排、整改农村户厕问题。按计划,将于10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农村户厕改(新)建共54042户任务。
新风新貌扑面而来。茶陵县提倡婚事新办,集体婚礼、夫妻共植纪念树等新式婚礼越来越多;攸县新市镇福寿湾村发起殡葬改革,建立“其善荫永安堂”骨灰安放室,传统土葬越来越少……
借乡村振兴东风,株洲在所有行政村建立、完善村民认可的红白喜事章程,510个村探索建立“村民议事堂”,化解矛盾纠纷2.4万余起。
通过构建县、镇、村、点四级文明实践网络,株洲创建省级以上文明村27个、文明镇16个。
向历史致敬,为未来壮行。接过先辈的接力棒,从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汲取力量,在崭新的乡村振兴路上铿锵前行,制造名城、幸福株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赓续荣光,接续奋斗,株洲乡村振兴人集结出发,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