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3版
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3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5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7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8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9版:市州
   第10版:要闻
   第11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9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0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1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9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0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1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沙制造非凡十年——
冲击新高地

  长沙中电软件园。

  (企业供图)

  中联智慧产业城。(企业供图)

  周博文和同事讨论公司核心技术“Rsense智能边缘终端”功能架构。

  阮迎春 摄

  ▲利亚德智能化生产线一角。(企业供图)

  ▲在三一重卡生产基地,一台台新生产的重卡等待交付。 蒋炼 摄

  ▲山河祥云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山河智能所有产品的使用情况和各类工作参数。(企业供图)

  湖南德赛电池项目建设效果鸟瞰图。(企业供图)

  湖南三安半导体项目沙盘示意图。李治 摄

  李 治  李大为  周 妮

  十年前,周博文博士离开长沙的时候,临近母校湖南大学的后湖渔场还保留着农耕文化的气息,城中村里农舍俨然,泥土路仟陌纵横。

  十年后的金秋季节,周博文坐在亲手创办的湖南睿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里,抬眼远眺:后湖国际艺术区波光潋滟,杨柳依依,一幢幢造型别致的创作室点缀在湖光山色之间。婉转莺啼清脆入耳,丹桂飘香沁人心脾。高校林立,宜居宜业的湖南大学城已是创客们心中的一道光。

  回到长沙,周博文发现这里不仅成了一座新晋的网红城市,而且还多了“智能制造之城”“中国芯片设计第四城”“移动互联网第五城”等美誉。

  新时代·“学霸”圆梦家乡

  周博文是益阳人,在湖南大学完成了本硕博的学习,专攻人工智能。毕业前,和几位“学霸”同学探讨过留在长沙的可能性。尽管工程机械湘军之名早已享誉国际,但当年人工智能并未大规模拉开阵势,很难发挥用武之地。

  周博文在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后,又到上海加盟一家独角兽企业,看够了“外面的世界”,再回来亲身见证了长沙智能制造时代的巨大变化。

  据长沙市工信局负责同志介绍,十年来,长沙先进制造业由工程机械一业独大发展至拥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进入工信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池;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在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初赛胜出;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在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中胜出;新型合金材料产业集群、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功率半导体产业集群、浏阳市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在湖南省先进产业集群竞赛初赛中胜出。

  这十年,世界最高泵送纪录、世界最长混凝土泵车、世界最大上回转塔式起重机、世界最大旋挖钻机、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工程机械之都”长沙持续领跑,汇集了4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不仅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更是创造了多个全球之最。这一切,都与长沙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密切相关。

  十年间,长沙规模工业企业从2000余家增长到突破3000家,工业百亿企业1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6个,工业上市企业6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43家、533家,三一荣登福布斯全球500强,三一、中联、山河、铁建等4家企业蝉联全球工程机械50强,蓝思、圣湘、澳优、国科微、景嘉微等企业成为行业内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企业。中联智慧产业城、山河工业城、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向国际领先目标冲刺,长沙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世界计算·长沙智谷、湘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等项目抢占未来产业布局。

  在外面打拼的这些年,周博文不时听到长沙制造的好消息。他和伙伴们在推动科技产业化时发现,后方的温暖才是前方奋斗的巨大动力。一线城市机会虽然多,但很多员工没有家的感觉。看着身边的员工离开,乡愁也涌上了心头。

  2015年底,正在车间做部署的周博文接到导师王耀南院士的电话,让他赶紧看《新闻联播》,正报道机器视觉技术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场景,给企业解决了生产上的麻烦。

  这条新闻报道对周博文的触动很大。“我们的技术很多方面都走在了人家前面,培养了这么多人才,为什么不把大家组织起来回到长沙创业,把核心技术成果化、产业化,做大做深做强呢?”王耀南院士的一番话,彻底点燃了周博文返湘创业的热情。

  有家乡的产业环境,有导师循循善诱,有故土难离的深情,随着“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等政策的相继推出,周博文回家乡创业的想法越来越迫切。

  2016年,周博文正式回到长沙创业,创办了睿图智能。依托机器视觉识别算法,在人工智能细分行业深耕。从解决行业痛点问题着手,不断深化应用场景,打磨好产品。

  “我们自主研发了Rsense系列智能边缘终端、AIVI视觉算法软件平台两大核心技术,在智慧物流、能源矿业等领域形成了标准化机器视觉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依托机器视觉和大数据技术,周博文带领公司为不同行业提供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其研发的Rsort条烟智能视觉核对系统已经覆盖全国80%的省份,识别率最高达99.999%的先进水平。目前,睿图智能的产品应用超过2000家企业,部分产品已经实现进口技术替代。

  “十年来,长沙的发展日新月异,交通逐渐便利,城市环境更加舒适宜人。房价低、教育医疗条件和营商环境都非常好,公司也吸引了不少深圳、上海、杭州回流的员工,这些员工都在长沙安家落户。小家幸福了,团队才更有激情和动力。”故土情深,推动周博文和伙伴们不断成长,他们奋斗的成果,也让世界进一步认识了长沙智造的实力。

  新动能·发力“三智一芯”

  满天火树银花,全城激情奔涌。今年初,随着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成功举办,北京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中国文化再次让世界惊艳。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舞台上的地屏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70%是我们公司提供的。”利亚德(湖南)光电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铁牛自豪地告诉来访的境内外媒体。 

  2021年7月29日,利亚德在望城经开区正式投产。该公司共引入11条全自动化SMT电子加工生产流水线,并引进国际上技术先进、性能优越的工业机器人等高端智能制造设备,主要用于LED/Micro LED智慧电子显示屏、5G智慧照明装备、光电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智能制造。

  过去这十年, 长沙先进制造业发展锚定新方向,以智能制造为统领,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以“三智一芯”为主攻方向,奋力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长沙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攻关,累计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7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6家,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3家,CPU、GPU芯片、碳/碳复合材料等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材料实现国产替代,IGBT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两芯一生态”成为国内信创工程首选技术路线。

  2022年10月11日下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新一期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三一长沙18号工厂成功入选,这是继三一北京桩机工厂后,全球重工行业第二座获认证的灯塔工厂。

  十年来,长沙智能化转型成效明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助推发展。全市智能制造试点企业总数达1254家,上云上平台企业累计超过10万户,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27个,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获评国家级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6家、优秀场景9个,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三;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成为湖南首家世界级灯塔工厂;长沙成为国内最先集齐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四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

  开发清洁能源,实现“零排放”的绿色生产;将工业废料制成优等工业原料,提升工业生产资料循环利用率;研发新型环保材料,打造健康宜居生活环境……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中,长沙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和长沙制造这非凡十年同频共振,安克创新一直在深耕消费电子类产品领域,产品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与地区,拥有超过1亿忠实用户。公司负责人表示,湖南经济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长沙企业已具备全球竞争力。

  金秋季节,长沙望城经开区湖南德赛电池有限公司储能电芯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塔吊林立,运输车来回穿梭,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轰鸣声此起彼伏。

  “建设行业领先高规格的研发中心、高端智能制造中心及全球营销中心,树立世界先进储能产业的新标杆,将长沙打造为德赛电池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湖南德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裁孔祥鹏表示,该项目固定投资75亿,分三期建设。全面建成投产后,产能将达到20GWh,年产值将实现120亿元,届时将带动新能源储能上下游产业的快速聚集,为推动长沙先进储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能源储能产业是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实体支撑,也是支撑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长沙,一条完整的先进储能系统产业链正加速形成,并向着千亿级产业集群冲刺。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自2017年明确发展22条产业链以来,长沙在以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功率芯片为代表的“三智一芯”领域,持续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推进产业链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筑牢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新高地·迈向制造强国

  2022年7月14日,湘江新区全域14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其中湖南三安半导体项目二期工程迎来正式开工。

  十年时间,长沙千亿级园区由2个增加到5个,率先在全省开展园区主特产业功能定位、亩均效益评价,集中承载了全市53%的规上工业企业、61%的高新技术企业、88.7%的上市公司和全部百亿级项目。长沙高新区在“2021中国产业园区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榜中均位居第9位,长沙经开区位列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第14位,产业能级持续提升。

  作为湘江新区优化管理体制后首批建设项目之一,三安半导体项目被业界视为长沙打造半导体产业城的点火引擎。项目共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已于去年6月投产,二期项目预计今年建成投产。整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20亿元,年税收17亿元以及增加就业1.2万人。

  湖南三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洁介绍,碳化硅材料耐高压、耐辐射、耐高温、耐大电流,在电路中可以降低损耗,在功率器件领域将迅速替代硅基器件,是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车、高速充电桩、高速轨道交通、光伏、工业电源等领域。

  半导体之于电子产品,犹如大脑之于人体。其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和原动力,在芯片国产化项目中尤为重要。湖南三安半导体项目是中国第一条、世界第三条碳化硅全产业链生产线项目。

  张洁参与了三安从结缘长沙,到选址,再到投产的全部过程。作为一个新长沙人,他深刻感受了当地产业规划的前瞻性和服务的细致性。

  2017年以来,长沙平均每3天新签约1个投资额过亿元的产业链项目、每15天新引进1个三类500强产业项目、每30天新引进一个投资额过50亿元产业链项目,湖南三安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从产业,到园区,再到城市,张洁感觉这些年的变化巨大,而且常常给人带来惊喜。朋友圈里,他经常看到友商在长沙网红打卡地的照片。

  这十年,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国家车联网先导区等产业平台和世界计算大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北斗应用峰会等全球性重大展会扎根长沙,连续两年获评国务院“促进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城市称号,产业链建设经验作为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投资中部、看好长沙”的营商口碑不断提升长沙魅力,增强产业引力。

  厚培优渥土壤,育茂产业生态林,一个个产业园区拔节生长,成为长沙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作为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的工程机械产业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整机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的产业协作模式。

  湖南湘江新区党政综合部副部长、岳麓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海潮表示,目前,湖南湘江新区的工程机械产业已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中联环境为龙头,并带动数控机床、3D打印、新材料、电线电缆、特种设备等配套企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聚集了54家工程机械相关企业,多项行业标志性产品享誉全国乃至全球。

  作为湖南省首个国家级经开区,长沙经开区积极发挥工业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抢抓国家机遇,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先进制造业,培育了一大批制造业领军企业。

  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赖坤明表示,长沙经开区已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项目)21家,拥有省级“5G+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6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超过85%。十年来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在2021年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考核中位列第14位,是全省唯一进入前30强的国家级经开区。

  到2026年,长沙将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4500家,新增百亿工业企业20家,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1+2+N”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具有区域引领力的先进制造业示范城市,先进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这座智能制造之城将继续一往无前!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