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璐 尹新发
如今在长沙,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大病重病不用去北上广,特效药、进口药越来越便宜,互联网问诊越来越方便,身边的中医馆越来越吃香……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张千万人口大城市的健康“成绩单”令人瞩目:公共卫生防线更加牢固;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全民;百姓看病就医方便可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显著增强;人均预期寿命逐步提高。
10年来,长沙市卫生健康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为民思想,全力抗击疫情,加快构建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科教兴医战略,加快推进健康长沙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长沙,共建共享。
慎终如始抓好防控
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冲击考验,长沙市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力以赴、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歼灭战。
全市卫健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从严从快、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
从阿尔法、贝塔到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3年间,新冠病毒不断进化。
作为全市疫情防控牵头职能部门,长沙市卫健委做好应急预案,加大风险研判,强化统筹协调,全市成立疫情防控、综合协调、核酸检测、交通运输、隔离酒店、宣传引导等组17个,市卫健委17个处室相应对接全市各组,形成了全市上下联动、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疫情防控机制。
疫情就是命令。3年来,全市卫健系统坚持联防联控、及时处置疫情,以最快速度、最坚决态度、最果断措施、最务实作风打赢打好疫情防控多场硬仗,实现了“三零”目标。
面对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歼灭战,全市“一盘棋”,形成合力抗疫浓厚氛围,全市卫健系统主动担当作为、扛牢责任。迅速流调溯源,让密接、次密接等涉疫重点人员第一时间管控到位;精准划定“三区”,最大程度缩小疫情影响的范围,减轻疫情对市民的影响;分区核酸筛查,在第一时间识别风险、排除风险。目前,长沙单日单管最大检测能力提升到108万管,能够有力应对、做好社会面管控。
面对疫情,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了不少新做法、好举措,努力打一仗,进一步。为让流调溯源更精准,长沙使用推广“场所码”,上百万个场所码遍布全市各个场所;针对重点场所、机构和人群开展“敲门行动”,不断织牢防疫网、解决群众现实困难;锚定风险人群,及时设立红黄码人员隔离、接待酒店……
实战的背后,源于一个强有力的防控体系,这是长沙市卫健系统全面提升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水平的综合成果。当前,“长沙防疫通”信息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可实现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密接次密接信息流转、人员转运、落位管控等多模块、全链条信息化,精准助力现场疫情处置;“15分钟核酸采样圈”布局建设正稳步推进;隔离房间储备严格落实60间/万人标准,目前已达6.4万间;定点医院实现“零院感、全治愈”;启动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改扩建项目,总投资12亿元,规划床位1000张,全面建成后将成为湖南省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顺利启用沙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备医院,拥有2436张床位的长沙方舱医院建成并完成验收。
长沙市卫健委还建立专门预案体系,对封控区、管控区人员、集中隔离人员以及其他红黄码人员等特殊人群采取分类就医措施,建立特殊人群紧急就医绿色通道,设立20家特殊人群就医定点医院,保障医疗需求。常年开通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组织心理专家为有需要的人群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感受到“隔离不隔爱”。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作为专业部门,长沙市卫健委及时抽调精锐,组织和制作了大批文章和新媒体产品,科普新冠病毒,提醒市民戴口罩、做好防护。不少稿件和新媒体产品,点击量迅速攀升到“10万+”“100万+”。
作为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3年来,长沙累计接待入境客机近百趟次、国际货运航班2440余趟次、入境旅客14000余人次;组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流调溯源队伍,新冠疫苗接种总量全省第一,保障全国性及“省市两会”等重大活动200余次,保持了经济社会秩序稳定,彰显了省会的治理能力。
2020年,长沙市卫健委获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重点建设创新发展
今年9月21日,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正式运营,标志着长沙市第四医院正式开启“一院两址”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家以基本医疗为主、集特色专科和康复医疗于一体的大型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平稳起航,将填补望城区没有三甲医院的空白,全面提升望城区和大河西的卫生健康水平,为区域百姓谋求更高品质的健康生活贡献力量。
这是“健康长沙”建设PPP项目之一。近年来,长沙率先全国创新“健康长沙”PPP项目模式,利用开发性金融政策支持200亿元,分期推进市县两级医院70个子项目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该项目被国家财政部作为示范项目推介。
目前,长沙市第一医院新住院大楼、岳麓区公卫中心、浏阳市中医院已先后投入使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长沙市口腔医院河西分院、长沙市公卫中心二期重大项目顺利启动;长沙市中心医院项目攻坚克难、加快推进,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已正式营业。
相比2015年,长沙市直公立医院总建筑面积增加74.5%;充分立足区域内部省级医院资源优势,多措并举柔性引才,带动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大力推进医院等级评审,实现县域内三级甲等医院全覆盖。宁乡市人民医院、浏阳市人民医院、浏阳市中医医院跻身全国“县级医院一百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健康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长沙居民疾病谱正发生变化,居民生活方式引发的慢性病呈现上升之势,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应对这些挑战,不断加强医学学科建设,持续提高卫生健康事业的核心竞争力,无疑是重中之重。
近些年来,长沙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强医兴医,大力实施“科教兴医”战略,先后制定“长沙市科教兴医25111战略实施意见”“深化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五年(2020—2024年)行动计划”等,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水平。
当前,全市33个医学重点学(专)科建设正在奋力推进中,通过大专科、小综合,特色化、差异化打造重点建设学科集群,9个名医工作室(站)被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优秀。2021年,长沙市、县两级医疗机构共有109个专科被确认为省临床重点专科或建设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长沙市还加强与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战略合作和医教协同,长沙市第一医院正联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创建传染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医院变智能了,患者更省心了”,这是如今市民在长沙看病就医的切身感受。长沙市卫健委借助长沙智慧城市、超级大脑建设契机,深化与长城医疗、腾讯公司合作,实施区域智慧医疗建设三年行动,利用信创技术,依托健康医疗大数据,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智慧医疗项目建设和应用,打造全市标准统一、互联共享的基于信创技术的区域智慧医疗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目前,全市2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线上挂号、预约;完成市级健康医疗云平台搭建,现有230余万份电子病历、910余万份电子健康档案、5大类卫生资源数据全面汇聚;完成长沙市第一医院、长沙市中医医院智慧门诊建设改造,实现一部手机享受全流程服务。全市195家市、县、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一卡通一网通”。
综合医改深入推进
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长沙深化医改的主攻方向。
近年来,长沙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健康中国、健康湖南建设总体目标,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坚持政府主导,突出公益导向,推动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工作网络、创新机制体制、优化服务管理,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长沙医改是整体联动,由市长担任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一位副市长分管医疗、医药、医保工作,统筹协调“三医”联动改革,围绕优化政策配套,相继就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财政补偿、药品采购、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人事薪酬制度、科教兴医、名医工程等出台系列配套改革制度。
医改过程中,长沙坚持以阵地建设为重点,健全医疗网络体系。近年来,长沙不仅通过“健康长沙”PPP项目助市县级医疗机构全面“提质提档”、借助重点学科建设“科教兴医”,还持续夯实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大力推动医联体建设。
为筑牢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长沙连续启动三轮基层标准化建设、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和基层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全面推进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置、服务功能、运行管理五个标准化建设,推动实现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群众满意”医疗机构,并全面落实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清零行动”,实现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相关举措成效显著,“超级卫生院”云集的浏阳市已成为辐射湘赣边区域的医疗中心。
大力推动医联体建设。长沙积极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推进“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解决”。2016年,全市启动医联体建设,2019年获批全国城市医联体工作试点城市,按照“院地共建、网格管理”的原则,组建城市医疗集团、专科联盟、县域紧密型医联体119家,搭建心电远程会诊、影像远程诊断、病理远程诊断平台,形成了托管经营、服务共享、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四种医联体建设模式。
医改过程中,长沙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破解医改发展难题。
——大力推进医院管理改革。长沙率先全省实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创新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双脱钩”制度,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落实公立医院分配自主权,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率先全省全面在公立医院实施“总会计师”制度。近3年,公立医院职工年均收入增长6.02%。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推进医防融合新模式。通过整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基层家庭医生与二级以上医院优质医疗专家资源,全面推进以高血压为突破口的基层慢病医防融合工作,构建完善高血压诊治和防控网络,制定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诊疗规范和技术指标,切实提高慢性病健康管理标准和水平,真正让基层医疗机构能够看得好小病、看得出大病、管得好慢病;推行紧密型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妥善解决乡村医生准入退出以及养老保障等问题,相关经验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持续加大医保医药改革。不断推进完善总额控制下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率先全国启动三级康复治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全病程管理体系;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打造反医疗欺诈大数据库,完善医保基金全方位监管体系,获评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城市总结评估等级“优秀”;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2015年来,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先后调整4次;全面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不断扩大药品集采和使用范围。2021年,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22.62%,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36.82%,有效破除以药养医,促进了公立医院向服务质量型发展。
医改过程中,长沙坚持优化服务管理,提升综合医改实效。
除大力实施区域智慧医疗建设,长沙还不断规范精准化管理,完善市、县、乡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全市建立医疗质量控制中心34个,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强化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率先全国构建完整的三级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体系,实施新型基因检测技术和长沙市医疗卫生资源合作项目,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从2015年的385/万下降至2021年的175.05/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保持全国前列。
实施个性化服务。长沙围绕群众普遍关心、重点关注的问题和综合化、个性化的需求,深入开展医疗卫生优化服务行动,创新推出妇幼健康“十免十优”服务、生育服务“多证合一”、计生特殊家庭“关爱行动”、“无假日医院”、诊疗绿色通道、日间手术、无陪护病房、出生缺陷综合防控等服务项目,并全面推行6S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落实便民惠民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才能让群众真正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优质服务。
近年来,长沙先后被确定为社会资本办医国家重点联系城市、国家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全国城市医联体工作试点市、全国首批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特别是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先后获国务院、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
民生服务全面优化
更扎实的工作、更有力的举措、更高质量的改革!近年来,长沙全面优化民生服务,努力让优质服务覆盖每个群体。
妇幼健康,最为牵动人心。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特别是三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孕产妇增多,高危孕产妇也随之增多,加上环境、食品等因素的影响,出生缺陷风险明显加大。降低出生缺陷发生,寻找提高婴儿出生质量有效途径,成为新时期卫生健康部门的重要责任。
为了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长沙将预防出生缺陷列入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在全国率先实施出生缺陷三级综合防控项目,按孕育周期规律分三个层级开展出生缺陷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前医学检查、叶酸增补等;二级预防,主要包括无创产前基因筛查、产筛等;三级预防,主要包括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等。划分三个层级后,长沙强化全过程的风险评估、科学随访、精准干预,对阳性个体的病因及病情,实行咨询、转诊、确诊、干预与治疗等系统干预,做到出生缺陷三级干预和出生缺陷儿救治工作相互衔接;同时,近年来,长沙还率先全国全面开展遗传性罕见病综合防控项目,通过项目早筛查、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实现健康关口前移,确保精准干预率达100%,从源头上阻断了出生缺陷发生。
从2015年最高的385/万,降至2021年的175/万(其中活产出生缺陷率147/万),长沙出生缺陷发生率不断降低,目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近年来,长沙还全面开展产筛、新筛、妇女“两癌”筛查,2021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1.8/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16‰,婴儿死亡率1.73‰。
“一老一小”方案整体推进,长沙将“婴幼儿照护托育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纳入“‘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全市千人托位数、家庭科学养育指导到位率、婴幼儿照护托育服务体系建设3项整体目标,打造长沙托育服务升级版。目前,全市托位数20655个,11家托育机构获评市级示范。同时,计生家庭特别扶助资金发放到位率和“三个全覆盖”制度落实率均达到100%。
破解特殊人员养老难题。长沙明确将“三个全覆盖”全面纳入“两扶”政策内容,协调民政部门将抚养困难的计生特殊人员全部纳入“三无”和“五保”供养对象,免费入住养老机构提供养老和临终关怀服务。其他计生特殊家庭人员优先入住公办养老机构,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对入住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员优先优惠。
为更好地解决计生特殊家庭在生活保障、精神慰藉和情绪纾解等方面的问题,长沙市卫健委、计生协会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工为支撑开展“火把传递”项目,链接起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特殊家庭之间的帮扶渠道,构建计生特殊群众由受助—自助—助人—群体自助的帮扶新模式。全市17家社会组织签约开展计生特殊家庭“火把传递”行动,惠及特殊人群5300余人。
近年来,长沙还持续推进15个专项行动,专病专防10种重点传染病,开展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2021年长沙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5.81%。无烟单位创建全面推进。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这些年,长沙注重中医事业传承创新,深入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基层中医药服务区覆盖率100%,建设市、县中医药事业与中医经典病房和中西医协同科室,培养“西学中”300人,产业统筹发展,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正在推进。
十年来,长沙卫生健康系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奋力书写“健康长沙”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