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3版
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3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5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7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8版:奋进新征程 夺取新胜利
   第09版:市州
   第10版:要闻
   第11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19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0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1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29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0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1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第3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秋“五老红” 银发耀星城

  “五老”志愿者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 黄琼 摄

  雷锋纪念馆“五老”谭荒芳和中国正能量网创办人,80多岁的许道杰相见恨晚。

  李文耀 摄

  “五老”助学队助力乡村振兴。 黄琼 摄

  “五老”志愿者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 雷洁 摄

  李文耀 罗健宁 周畏一 雷 洁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

  有一种爱心叫“志愿”

  有一种身份叫“五老”

  “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一直以来,长沙坚持把“五老四教”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引导老同志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在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中发光发热、献智出力。

  十年来,“五老四教”工作在长沙的扎实推进,不仅充分调动起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的生命热情,也唤醒了年轻一辈的精神力量,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和谐气质。

  “五老”,红色文化的传承者

  这些“五老”为什么能在退休之后,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点燃他人的希望与热情?因为他们大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

  精神营养与物质营养,对于滋养人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人对祖国、对同胞展现出的无私奉献之爱,是中华之崛起,民族之复兴的坚实基础。2011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就此作出重要批示。

  每周六,雷锋纪念馆的退休职工谭荒芳都要赶去望城区白若铺镇为当地的留守儿童“扶志助学”上书法课,四年如一日。

  要知道,她可是一位双掌全失的残障人士啊!当她用自己两根“光棍”夹起毛笔,写出流畅雄浑的汉字,孩子们的心灵该有多大的震撼啊!谭奶奶都能做好的事,四肢健全的自己为什么做不好?有一天又冷又下着雨,谭荒芳赶到镇里时还在想:孩子们会不会来呢?结果打开教室门一看:30多个孩子整整齐齐坐着等她上课,她当时非常感动。

  出生八个月就因一场意外失去双手的谭荒芳,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用两只胳膊实现了生活自理。上世纪80年代到雷锋纪念馆工作之后,更是以雷锋精神为榜样,收集、整理、提炼、传播雷锋事迹和精神,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备受世人敬重。

  退休后,纪念馆专门为她挂牌设立了“谭荒芳工作室”,她将自己最钟爱的雷锋语录“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亲笔书写挂在墙上,在一如既往的辛苦忙碌中践行着“革命人永远年轻”的初心。

  10月13日一早,邓学东就到银行给自己资助的龙山孩子彭闽蓉转去了3000元。2017年,他带领35名“好人”成立了开福区“五老”助学队,捐资助学500万元,点亮了8000多名贫困学子的“希望灯塔”。

  这位曾经的望城县农业局局长与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在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一次袁爷爷听邓爷爷说起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的老人们吹空调容易得病,不吹空调又热得很,马上喊人送来了八十台电风扇。

  2011年起,热心公益的谭荒芳、邓学东、刘耀杰、彭忠秋等,都被长沙市委聘为“五老”金牌讲师团成员,他们打造的《学党史知党恩 听党话跟党走》《爱国:一个庄严的话题》等一堂堂生动的党课,采取现身说法、送党课下基层、网络直播等方式,为群众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生活上解难。 

  在重大政策宣讲中,他们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强省会”战略等中心工作摆在首位,引导群众辩证看待现实问题,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累计宣讲3.5万场次,受众339.17万人次。

  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五老”讲党课,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听众听得懂、听得进。一次,国防科大退休教授彭忠秋在雅礼中学讲党课,讲述自己在老山的作战经历,台下学生边听边流泪。课后学生们冲上讲台紧紧围着他,让彭忠秋在他们的白色校服上挥笔题下:“莫道和平来之易,今之昌盛且珍惜”。

  2013年,长沙市委老干部局创办《老骥新声》,引导“五老”积极建言献策;2019年,又组建长沙市“五老红”志愿服务总队,形成了以总队为统揽、区县支队为骨干、基层分队为支撑、涉老组织和行业分队为平台的组织体系。

  十年来,长沙共建立“五老”志愿服务组织 1216支,创建市级示范性“五老”志愿服务团队447个,小区业委会、居民自治协会、爱心服务联盟等各类组织中“五老”达 6万余名,将一个个红色的点,连成红色的线,再扩大为红色的面。

  “五老”,社会文明的引导者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五老”是亲历者、见证者、奋斗者,他们大多为新中国的建设忙碌了一辈子,我们今天和平富足的生活,就是他们奋斗的结果。

  而今,他们退休之后仍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勤奋地为社会贡献正能量。行动是无言之教,也是年轻人学习的最好榜样。2011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就此作出重要批示。

  每天清晨,坡子街街道的退休老人谢安沙就和他组织的德望志愿服务队的“红马甲”们整装出发,在长沙市最热闹的中心街区开展文明劝导、公共卫生、禁毒反诈等义务工作。谢老更是拿出自家在西牌楼的两层楼房,建了一栋雷锋事迹陈列馆,宣传雷锋精神。

  在浏阳永和镇,73岁的“五老”黄义仁助力乡村振兴,带头承包土地种植苗木,年创造经济效益近200万元;带头倡导移风易俗,走村入户搞宣讲,架起了党群“连心桥”;带头扶贫助学,帮助永和镇教育基金从10多万元增至80万元,还发起设立了70万元的个人教育基金,资助镇内困难学生近百人次。

  湖南省社科院原党组书记、院长朱有志担任厅级干部21年,临近退休主动兼任长沙县开慧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使原来的集体经济空壳村蜕变为产业全面发展的先进村,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之一。

  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这6万余人的“五老”团队,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发展同向发力、与群众同步前行。

  在助力脱贫攻坚中,长沙市成立了“银发扶贫专家志愿服务队”,筹集扶贫资金320多万元、慰问建档立卡贫困学生8000余人次;在疫情防控中,广大“五老”主动战疫,捐款达500余万元;在助力垃圾分类中,“五老”们组成宣讲团、劝导团、资源回收服务团,进社区、进楼栋、进家庭,把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他们活跃在大街小巷、车间班组、田间地头,涌现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邓学东、刘新民,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徐佐林、全国最美志愿者池凤英、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张运和,“中国好人”甘厚美、孟繁英、余柳英、徐正清、张国庆等一大批“五老”先进典型,有力增强了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力量。

  “五老”,社会和谐的推进者

  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能点燃星星之火,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就是因为有“五老”这样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他们德高望重,拥有丰富的生活与斗争经验,善于沟通理解,总能在纷繁芜杂的琐碎中,看到社会前进的大方向,从而引导矛盾成为社会正面发展的动力。

  岳麓区咸嘉新村社区是长沙市“五老四教”主题活动的起源地,2011年3月习近平同志曾到此考察调研。

  “你们这个‘民情联络站’有多少人?”

  “有18个人。”

  “联络站的人员是不同职业吗?有没有报酬?”

  “是不同职业,有的是教师,有的是退休干部,全部都是党员。我们老同志、老党员都不要报酬,只要是为居民群众服务,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我们每个老同志都非常开心和乐意。”

  75岁的侯爱武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我当时十分激动,习近平同志好平易近人!”

  得到习近平同志的肯定,侯爱武和咸嘉新村的老同志都备受鼓舞、干劲更足。如今,社区的每个楼栋都有“民情雷达站”,他们还搭建了自己独特的“五红服务队”,邻里之间守望相助,蔚然成风。

  “五老”生活经验丰富,见多识广,个个都是矛盾调解工作的“高手”。

  天心区华盛家园小区电梯使用超过20年,故障频发,群众怨声载道。一群平均年龄超过七十岁的退休老党员主动站了出来,成立电梯改造小组,采取“用好电梯奖励政策、精心制定改造方案、精准计算分摊价格、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自掏腰包垫付资金、不计价钱投工投劳”等举措,不到一年时间,筹资500万元,顺利完成了22台电梯的改造工作。

  宁乡市老党员沈元安牵头成立禁毒协会,根据不同对象编写18份不同教案,帮助戒毒人员打开心结、重拾信心。一名在戒毒所进出八年的“常客”,沈老先后23次上门与其交心长谈,引导他东山再起重新创业,还接收了15名戒毒瘾人员就业。近年来,沈老和他的戒毒协会成功帮扶戒毒3年以上、有正当职业且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戒毒人员195人。

  “中国好人”、雨花区“五老”孟繁英得知17岁的“留守少年”小运涉嫌故意伤人,可能被判刑一年。她深入调查了解到这孩子是“防卫过当,应免于刑事处罚”,向法院提出建议,并多次找被害人家属做工作,争取谅解。小运心存感激,主动到“孟妈妈青护园”当义工。21年来,孟繁英感召了3万名义工,用心帮教200多名失足青少年,用爱照亮了2000多名迷途少年回家之路。

  长沙“五老”团队深深扎根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助力社会发展大局,在“最先一公里”为群众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生活上解难,成为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被誉为“永不退休”的群众工作队。

  “五老”,让我们也来守护您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倡导老人们“学雷锋”,长沙也决不会让“雷锋”吃亏。

  事实上,那些一心为善的老人们,天天忙着做好事,社会风气好转,邻里日益和谐,自己的身体也更加健康,越活越年轻。

  72岁的天心区退休干部章小茜,每天上午都会到新开铺街道桥头社区“美在金秋”老党员之家,通过扫码关注“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听时事政治、党建知识、人文故事……

  和章小茜一样,很多老同志因为老花眼看书看报时间久容易疲劳。去年,桥头社区在老党员之家开设“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让老同志彻底解放了双眼。

  2021年,长沙市率先在全省出台“美在金秋”老党员之家建设标准,在全市各级老干部服务管理部门、城市社区建设121家“美在金秋”老党员之家,为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有效平台,全面推进了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

  “受条件和环境限制,许多老年人年轻时的兴趣和爱好没有实现,现在老干部大学让老年人有了圆梦的地方!”市老干部大学声乐教师王德安说。对此,市老干部大学教务处老专家黄庆达也有同感:“这几年,各级老干部大学面貌日新月异,活动丰富多彩,报名学习的人一年比一年多。”

  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长沙积极落实“强省会”战略,主动抬高发展坐标,充分发挥好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两个阵地”功能,让更多的老同志从家中走出来、玩起来、乐起来。

  在办学模式上,全市各地按照“建好主阵地、扩大覆盖面、延伸到基层”的办学思路,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扶持建设了一批老年教育基层教学点,服务老年学员23万人次;创办老年教育电视云课堂和网络课堂,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全市老年人共享。

  “老干局就是我们的家。”2021年7月,参加“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座谈会的芙蓉区退休干部、中国好人池凤英说:“这些年,政府对我们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有什么困难就和老干局反映,他们都积极帮助我解决,每次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五老”不为名、不为利,但也需要得到激励和认可。他们就探索“五老”志愿服务嘉许机制,试行星级评定及礼遇办法,每年推介一批最美志愿服务组织及个人,给予精神和荣誉奖励,达到“竖起一面旗,激励一批人”的效果。

  2021年12月,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发挥五老优势、进行四项教育”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前不久,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市委常委会同意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全力打造“五老四教”升级版,以高质量离退休干部党建推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去年,长沙市委老干部局被授予“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非凡十年·数说“五老”

  1个品牌2次重要批示

  2011年,“五老四教”工作两次得到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批示,中央组织部在长沙召开了推广长沙市“五老四教”经验现场会。

  1支宣讲队伍、每年宣讲3000场次30万人次

  10年来,市“五老”金牌讲师团累计宣讲3.6万场次、受众349.18万人次。

  1支“五老红”志愿服务总队

  1支“五老红”志愿服务总队、15支区县(市)支队、1216支基层分队,6万余名“五老”志愿者扎根社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10年来 ,133名“五老”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

  其中中国好人32人、全国最美志愿者10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5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11人,全省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省级荣誉75人。

  10年来 , 获得省级及以上集体荣誉17项

  如“五老四教”活动入选全国各地方组织部门“45项特色工作”“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敬老文明号”,全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