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勇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忠平等厅领导带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先后到长沙、浏阳等地,督导检查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值班值守等情况,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群众过节、干部守岗,湖南民政系统党员干部用“辛苦指数”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民政系统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书写出新时代“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亮丽答卷。
厚植为民初心,当好新时代“答卷人”
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方向更明、质感更强、内涵更丰富,湖南民政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主动精神,回答时代之问、回应群众之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筑牢党员干部 “根”与“魂”,推动基本民生保障更加精准、更加公平,基层社会治理更加体系化、协同化,基本社会服务供给更加多样化、专业化。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省民政厅完善厅党组会议政治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进一步规范支部周学制度,持续建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用好“湘民讲坛”学习平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走深走心走实,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持续推动党内集中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全体党员在学思践悟笃行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制定《中共湖南省民政厅党组关于推进清廉民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全省清廉民政建设暨巡视整改动员部署会、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商会,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工作。组织开展政治巡察,牵头完成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突出问题治理、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治理、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红包礼金等专项任务清理整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成立民政法治建设领导小组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激浊扬清,把权力牢牢地锁在制度的“笼子”里。
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和“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行动,发挥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组织支部书记、党员深入革命老区基点乡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体验、大服务活动,用活党员量化积分管理,以“小积分”促进党员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让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思想根基,赓续红色基因,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把深深的爱民情怀倾注在三湘大地,精准救助、医养康养、三治融合、温情服务“四个先行区”建设扎实推进,现代化新湖南民政事业民本化、法治化、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五化建设”蹄疾步稳,选人用人“七步工作法”成为响亮的党建品牌,“八个最严”疫情防控措施保证全省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零感染零疑似,省民政厅连续多年被评为省政府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年均有20多项工作得到部省表扬或重点推介。
增进民生福祉,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社区的人找上门来帮我办事,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放下了。” 近日,湘潭市岳塘区霞城街道78岁的俞奶奶开心地对邻居说。俞奶奶患有冠心病,儿子为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根据当地新的特困供养办法和家庭成员看病住院自负费用刚性支出扣减政策,岳塘区民政局按程序将她儿子纳入特困供养。
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兜底安排,救助的精准性、及时性体现民生升温的温暖度。10年来,全省民政系统不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临时救助等制度在保障基本民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中发挥了有力兜底作用。
兜牢底线,夯实基本民生网底。紧紧围绕兜底保障脱贫制定出台了40多个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政策文件,打出系列政策“组合拳”,推进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全省106.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低保或特困供养分类保障到位,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吃、穿“两不愁”问题。
面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繁重任务,省民政厅及时下发《关于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通知》,推进落实“回头看”、保持政策连续性,19.2万防止返贫监测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并对城步、通道等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重点帮助,把老区特色村作为老区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民生政策优先覆盖、重点项目优先布局,坚决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有效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
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健全完善“8+1”救助体系。以“互联网+民政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实现技术赋能、智惠民生,“掌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覆盖全省,湘潭县、衡南县、平江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等试点县实现救助资金全程线上发放;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网罗“天”“地”,凡进必核、在保必核“两个100%”成为前置条件;长沙、湘潭、株洲、常德等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物资+资金”向“物资+资金+服务”转变的新型救助管理服务,进一步提高救助的质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全省救助部门对困难群众格外关注、重点关怀、精准施策,为214万余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4.65亿元,累计发放物价补贴为257万余人次,实施临时救助40万余人次。
10年来,全省民政为101万余名纳入残疾人“两项补贴”者实现应补尽补,通过组织实施“五个爱残助残行动”,集中托养困难残疾人5000余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38000余人次,假肢、助行器、矫形器等康复辅助器具惠及困难残疾群众、孤残儿童1.59万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湖南民政紧盯最困难的群众,以滚石上山的韧劲力解急难愁盼问题,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庄严承诺。
突出便捷普惠,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供给
“吹过你吹过的风,算不算相拥;走过你走过的路,算不算相逢……”在砥砺奋进新征程伟大事业中,湖南民政人始终把群众关切当作工作开展的“晴雨表”,把群众满意当作检验成效的“度量衡”,以唯恐不及、唯恐不先、唯恐不实、唯恐不优的追求加强基本社会服务,巩固拓展“有没有”“够不够”、全面提高“好不好”“优不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围绕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我省将社会养老纳入全面小康社会监测、重点民生实事、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等范围,长、株、潭、常、衡等12个市完成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4个市纳入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计划。10年来,机构养老日新月异,居家社区养老乘风破浪,农村养老互助推进,医养康养破茧成蝶,全省养老服务床位由22万张增长到43.7万多张,增长近两倍,基本养老服务补贴、高龄津贴和百岁老人长寿保健补贴等制度目前年均惠及120余万名老年人,年发放资金近14亿元。
呵护儿童就是守护祖国未来,湖南民政扎实贯彻“儿童优先”发展战略,用力托起明天的希望。在14个市州建成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常态化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等项目,把2.7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参照孤儿养育政策,由政府兜底保障;通过“合力监护、相伴成长”行动,建成了2.9万个村(居)儿童之家,实现了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全覆盖,为未成年人撑起关爱保护伞。
坚持殡葬公益属性,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殡葬价格管理“两办法一清单”,明确规定实行政府指导价,并对殡葬服务机构开展成本监审。殡仪服务价格普遍降低,实实在在减轻了群众丧葬负担。深入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倡导“云上清明”网上祭扫,举办清明文化节系列活动,在全社会树立厚养薄葬、文明殡葬的良好社会风尚。
深化婚姻登记改革,开展婚姻登记“全省通办”,实现省内异地办理婚姻登记,倡导群众文明节俭操办婚庆事宜,持续传承良好家风家教,组织开展“国潮集体婚礼”,充分发挥婚俗改革在凝聚人心、引导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救助管理,开展“夏日送清凉”“寒冬送温暖”“节日送亲情”服务和寻亲关爱行动,流浪乞讨人员得到温暖港湾。
全面开展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减少乡镇500多个、村17400多个,完成了宁乡县、株洲县、邵东县、祁阳县撤县设市(区)工作,进一步优化了人口资源要素区域配置。
创新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活力更足
“您好,乘车前请及时出示健康码、佩戴好口罩,排好队依次上车!”连日来,长沙市芙蓉区学雷锋志愿者周圆等人在长沙汽车东站售票大厅引导市民有序排队。针对疫情防控新要求,省民政厅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广泛动员村(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和社区志愿者等,加强疫情摸排和联防联控等工作,以社区治理强大合力守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民政系统突出“抓基础、强基层、提效能”鲜明导向,以改革破题、让创新发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省委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省两办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夯实治理基础;省民政厅编制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和减负工作事项清单“三个清单”,为基层社区减负赋能。
全省持续开展“湘‘约’我的村”共建共治共享行动和村务公开“亮栏行动”,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10年来,先后有长沙市雨花区、开福区、天心区和岳阳市岳阳楼区等创建国家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30个县市区成功创建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创新模式遍布三湘四水,居民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可亲可感。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组织监管。全省民政部门抓牢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两个覆盖”,在全国率先建立“同登记、同年检、同换届、同评估”“四同模式”,引领社会组织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全省社会组织胸怀“国之大者”、情系民之关切,助力脱贫攻坚“万家社会组织进千村帮万户”活动、“五个专项行动”(光明行、甜蜜行、希望行、牵手行、农技行),参与乡村振兴“四小建设行动”(宝贝小屋、直播小屋、阅读小屋、医生小屋)捐赠资金物资12亿多元。10年来,全省累计销售福利彩票700多亿元,筹集公益金203亿元,有力支持了社会事业发展。
慈善最能唤起人间爱心,湖湘从来不缺慷慨之士。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全省近400家慈善组织筹集款物14亿元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省依托1942个乡镇社工站和2300多个村(社区)社工室开展社会工作“禾计划”,把现代社会工作理念播洒到潇湘大地,民政部在长沙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介湖南经验。如今,6000多名社工在全省城乡推动专业化、精准化、个案化服务进村入户,零距离服务居民群众。10年来,全省慈善组织共募捐慈善款物120多亿元,开展慈善项目1200多个,救助困难群众500多万人,“福泽潇湘”“爱心改变命运”等慈善公益品牌深入人心,点亮了人们心中的精神明灯。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忠平表示,党的二十大举世瞩目,全省民政系统干部职工高度关注、热切期盼。全省民政系统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补短板、解民忧”工程,努力让全省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