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玺 欧阳海希 吴海清 李琴章
美丽乡村蝶变,勾勒富厚新画卷;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发展新动能;民生实事落地,展望幸福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双峰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相关要求,埋头苦干争先创优,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52.2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77.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537元,是2012年的2.28倍,年均增长9.6%;
尽锐出战,精准施策,29758户8601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4.4平方公里,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
农机产业列入全省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之一,装配式建筑产业异军突起,生物医药从原料药加工向成品药研发迈进,拥有16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双峰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完成整体搬迁,双峰一中搬入新校区,双峰芙蓉学校投入使用,娄双大道建成通车……一批批重点民生项目相继落地,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县城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全县各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良好,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走过非凡十年,双峰县抢抓发展机遇,紧扣时代主题,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生态建设、文明创建等方面,交上了一份山清水秀、欣欣向荣的时代答卷。
建设“实力双峰”,经济发展“上台阶”
这十年,双峰县不断壮大产业实力,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以前这里是一块块荒地,如今蝶变成如日方升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以前我们的产业以永丰辣酱、农机为主,如今已是百花齐放;以前招商引资是‘捡进篮子里都是菜’,如今是围绕产业链建设‘招商选资’。”谈起双峰县高新区的十年变迁,高新区党委书记曹灿十分自豪。
自豪源自底气,有这样一组数据:园区面积从1.68平方公里拓展到4.7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由80家发展到18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由18家发展到64家;由单一的农机产业拓展到以农机装备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及食品加工为特色产业,环保新型建材为新兴产业的“一主一特一新”产业发展新格局。
相比园区规模不断扩大而言,更可喜的是产业链条的提质升级、集聚发展。
双峰素有“中国碾米机械之乡”之称,碾米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双峰碾米机以组装为主,电机等主要零部件需要从外地购置。今年,劲松机械二期正式投产,可年产40万台农机配套电机。该公司负责人蒋雄彪介绍:“不仅满足了我公司的生产需求,还可供应本地其他农机企业。”
经过十年发展,双峰农机装备产业从单一迈向多元,产品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现有农机生产企业85家,组合米机、旋耕机、插秧机、烘干机等60多个品种300多个型号,产品远销非洲及东南亚等地区。永丰农机小镇纳入全省特色产业小镇。
以农机制造为主导,双峰一二三产业实现多点开花、全面发展。威嘉生物科技,是全国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商之一,年产量达50余吨。湖南广达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装配式建筑新型材料生产线项目投产,总投资3亿元,可年产5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板材。立足打造“精细农业先行区”,优质稻、辣椒、南竹、红心脐橙等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十年砥砺奋进,各项经济指标迈上“新台阶”。该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52.2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77.1亿元。2020年税收收入达到11.66亿元,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情况下,仍然比2015年翻了一番。外贸进出口由2012年的1677万美元发展到2021年的15031万美元,同比增长796%。第三产业增加值134.9亿元,是2012年的3.48倍,年均增长10.4%。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33.3:41.3:25.4调整为19.7:31.6:48.7。
发展全民共享,民生事业“有温度”
这十年,双峰县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实事,千方百计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福祉提品质。
“总投资2.4亿元,新增学位3000个,有效化解了‘大班额’问题,促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0月9日,走进双峰县芙蓉学校,宽敞现代的教室、绿草如茵的田径场、干净卫生的学生食堂等,一一映入眼帘,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
近年来,在财政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双峰县委县政府每年把75%以上的公共财政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推动民生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实现教育、健康、交通出行等民生事业快速发展,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改善办学条件为依托,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五年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20余亿元,新建县芙蓉学校、县一中、湾田学校等,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万余个,全部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获评全省教育强县。“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项目建设投入7亿余元,偏远乡村也建起了新教学楼、用上了多媒体教室。”双峰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波说。
建设“健康双峰”,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快进快成。双峰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相继完成搬迁,以此为基础,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在双峰县人民医院,该医院党委书记贺逍说:“新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可开放床位990张,医疗设备更先进,院内停车位更充足,有效化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国庆期间,双峰县第二人民医院新址也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全县重点攻坚,多部门协同推进,仅用一年多时间便完成建设并顺利搬迁。
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生发展。双峰高铁北站投入运营,娄衡高速双峰段、娄双大道建成通车,沪昆高速醴娄扩容工程双峰段即将启动部分控制性工程,外无出路、内无好路成为历史。建制镇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完成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4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年处理生活垃圾量约15万吨,年发电量约7000万千瓦时,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去年以来,该县共实施民生项目14个,目前已完成10个,其他项目正稳步推进。
打造“生态双峰”,美丽环境“成金山”
这十年,双峰县牢固树立“两山”理论,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让群众吃上“生态饭”。
“以前是向山里水里抢饭吃,现在是吃‘生态饭’,钱包更鼓了,还留住了绿水青山。”在双峰县杏子铺镇双源村,经营农家乐的村民曾新民说。
过去,水府庙水库周边村民靠养鱼、捕鱼为生,水里最多时有2.2万多口网箱。网箱无序投放,严重影响库区水体质量,也对水库泄洪发电带来安全隐患。2015年开始,杏子铺镇启动网箱专项整治,拆除库区内全部网箱,3200余名渔民上岸。
渔民上了岸,如何增收致富?双峰把目光聚焦到“农旅结合”,依托水府庙水库的自然禀赋,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契机,结合水府庙库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按自然山水、溪砚文创、红色文化、特色民宿等板块,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生态种养业等,助推上岸渔民华丽转身,端上“生态饭碗”。
如今,水府庙水库碧波荡漾,涟水欢歌出溪口,青山连绵妆杏子,公路似彩带环绕其间,当地渔民上岸吃上“旅游饭”,成为双峰县“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的样本。
真抓实干擦亮生态底色。近年来,双峰县烟花爆竹、煤炭、打火机生产企业全部关闭退出,关闭粘土砖厂58家、采石场15家;共计治理大型养殖场16家,关闭养殖场(户)171家。县城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全县各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良好,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完成县级饮用水源和12个“千吨万人”、54处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建设13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治理9处黑臭水体。中心城区和乡镇集镇区全面禁燃,双峰山更青、水更净、地更绿、天更蓝。
立足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双峰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美丽环境成了“金山银山”。锁石镇油菜花节已举办11届;在石牛乡,九峰山青翠绵延,以绿色为核心,茶叶、竹业、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依托蔡和森蔡畅故居和曾国藩故居,探索旅游新业态,“文化+生态+乡村”旅游方兴未艾……近年来,双峰已打造2家国家级AAAA级景区、4家AAA级景区、17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
创建“文明双峰”,家国文化“树新风”
这十年,双峰全力创建文明城市,擦亮“家国天下,富厚双峰”文明底色。
厚植文化沃土,双峰家国文化兴盛。在这片红色热土,蔡和森、李中、大村地下党支部、省(工)委旧址等,“芳草”萋萋;在这块人文宝地,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三国蜀相蒋琬、当代著名花鸟画家王憨山等名人辈出,梓门桥镇长来村和走马街镇枫树村亦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在这座好人之城,“全国劳模”李耀春、“湖南好人”王育永,“诚实守信好人”王楚松等,传递榜样力量。
随着时代发展,双峰家国文化也被赋予新内容,立足“和森路上‘和森红’”“国藩路上‘好家风’”,好家风、好乡风、好民风吹到了双峰每一个角落。
今年以来,双峰广泛动员全县10万余名志愿服务者,全力打造“和森红”志愿服务品牌。在花门镇珠江村,27个村民小组都建立了“和森红”志愿服务队。抗旱工作中,珠江村“和森红”志愿服务队积极与种粮大户对接联系,帮助寻找水源,架设水管;加强村自来水厂的设备维护、巡查,确保村民饮用水安全。
双峰通过快速把组织架构搭起来,把志愿队伍建起来,把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起来,“和森红”志愿服务组织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上下齐心,形成全县“一盘棋”。“和森红”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推动志愿服务不断常态化、制度化。
护学岗、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讲、助力疫情防控、协助企业生产……群众在哪里,“和森红”志愿者就在哪里。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推动“五无两创”工作,“和森红”成为双峰最靓底色。
十年耕耘,再谱新章。双峰推动产业发展开新局、乡村振兴见成效、民生福祉提品质、基层治理上台阶,建设实力双峰、健康双峰、生态双峰、文明双峰,全面开启建设现代化富厚双峰新征程。
■我看这十年
彭璐璐:讲好家乡故事
彭璐璐
我是彭璐璐,是一名想要推荐家乡的“业余”自媒体人。一部智能手机、一台手持稳定器、一架便宜的航拍无人机……这些年,我和小伙伴拿着这些简单的设备,走遍双峰的山山水水、街头巷尾,见证双峰的发展变迁。
十年前,我骑着小摩托去上班,往东,去现在的老双峰一中,穿越的是老城区。十年后,我开着私家车去上班,往西,去现在的新双峰一中,穿越的是新城区。今天,老城区依然人流如织,新城区更是车水马龙。
十年弹指一挥间。在我的眼里,双峰换了新颜:烟火气旺盛了,高楼大厦多了,路更宽了,绿化和亮化更具城市感了。新双峰一中、芙蓉学校、双峰县人民医院、双峰县体育中心……这一切都在印证着,我的家乡正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这点点滴滴的改变,是属于我们每个双峰人的幸福“小事”。
晚上,我有快走和慢跑的习惯。常常一出门,就看到广场上,“塞”满了跳广场舞的队伍。有时去健身房和体育馆,瑜伽、羽毛球、篮球、气排球等,每一个运动场,都有人们活跃的健康身影。这个小县城的人们,在以一种健康积极的态度生活着。是的!大家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了,开始追求更加健康有趣的生活方式,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更高了。
这些年,我用短视频推荐家乡,一路走来,最不缺的就是乡村美景。在杏子铺镇,我就非常惊讶于他的变化——“走溪口”文化墙、胜似西湖的水府庙水库、村村通的沥青路、美丽屋场建设、规范养殖的鸡鸭猪场等,一切都那么有趣,一切都那么可爱。不仅仅是杏子铺镇,还有青树坪镇的米粉和淮山,石牛乡的竹林,荷叶镇、井字镇的家国文化……我惊喜于人们不再是“逃离”山沟,乡村跟着时代步伐在前进,所以大家都回来了,回到这满眼绿水青山、满是浓浓乡愁的乡村。
今年,我有幸被双峰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文明办聘为“文明双峰”宣传推广大使。如今,在双峰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和森红”志愿者的身影,文明新风劲吹城乡。我也庆幸自己能融入其中,成为讲述“文明双峰”故事的人。
这十年,是我所在的小县城巨变的十年。我坐在自己家的阳台,望着脚下的湄水河,近处的白玉桥,远处的文塔,心里无比踏实。我相信,我的家乡双峰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