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阵地,也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关键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基层社区考察调研,强调要改革创新,完善基层治理,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地方党政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中下足“绣花功夫”,做到心中有数、眼看得准、手落得实。
心中有数,精准定位治理重心。抓住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是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城乡社区规模和跨度进一步增大,社区治理所涉及的领域日益繁多、内容日益复杂、社区成员的利益需求也日益多元化,这些都时刻考验着基层干部队伍的治理能力。为此,一是在宏观治理思路上,社区治理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基层党组织应发挥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努力完善“党建+基层治理”格局。一方面,可通过“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等工作机制,帮助社区基层党员找到党组织;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智慧治理技术及网络平台,将党建引领工作融入社区群众日常生活,实现政务及民生信息的及时共享,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党组织就在身边。只要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力、有效,社区治理就能在党的全面领导下适应社会发展形势、找准工作重心。二是在微观工作方法上,社区治理应始终坚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脚上有泥,心中才有数。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基层干部在社区治理中应勤于运用现场办公、恳谈会、民主协商等工作方式,及时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吸纳民智,从而敢于直面各类问题与挑战,在复杂的治理情境中成功识别关键信息、把握主要矛盾、实现标本兼治。
眼看得准,科学谋划治理思路。找准问题根源、精准制定对策是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为此,一是做到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只有不断倾听人民呼声,才能保证我们的发展永远不会偏离正确方向,才能保证我们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广大基层干部在社区治理中制定决策时,应善于听取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呼声、掌握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采纳人民群众的合理建议,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制度,防止基层呼声“石沉大海”。二是大力推进科学决策,依托专家人才为社区治理赋能,提高决策质量。基层党政部门应高度重视社区中各行各业的优质人才资源,鼓励社区组建基层治理人才智库,打造专家志愿者常态化参与社区服务和政务的制度平台。在街道社区重要决策形成前,应广泛咨询专家意见建议,开展社区公共活动也可邀请专家进行方案前期论证。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回归治理初心。社区治理的初心是让群众更平安、更幸福,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基层干部应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平和心态,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为己任,从本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安排、推进工作,杜绝面子式创新、悬浮式创新、盆景式创新。在新发展阶段,社区治理应坚守人文关怀和道德追求,努力提升治理效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手落得实,抓牢抓细治理机制。严格落实治理机制、精准施策是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保障。为此,一方面应将社区治理责任分解压实到一线,做到各项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健全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对基层工作实施闭环管理,确保责任一层压一层、反馈一层跟一层,促进各项工作之间的联动,真正实现社区治理“微循环”。另一方面,各级党政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应认真部署落实宣传工作,促进社区各主体之间的“微互动”。做好社区宣传工作对于凝聚人心、汇聚民力有着重大意义,应始终秉持公开透明原则,通过座谈会、居民议事、宣讲会等方式定期向群众亮出工作“进度条”,及时准确地向广大群众汇报决策方案及其落实情况,让群众全面了解社区治理成效和愿景规划。只有不断优化社区治理体系中的责任机制与宣传机制,畅通“微循环”与“微互动”,才能真正将制度创新执行到位,构筑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长沙市雨花区东山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