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9月1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爱”撑起教育的希望天空

  向国华 彭小奇

  师者,人之模范也。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爱是教育的真谛,爱学生、爱教育是新时代好老师应有的共同特质。对于承担着价值导向和精神引领重大责任的教师而言,“仁爱之心”十分重要,为教育撑起希望的天空。

  第一,要有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教育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行业,对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增强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实现民族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专门培育人的事业,爱岗敬业是教师对教育赋予的价值意义与自我价值实现两者的高度重合,是满足内心需要所具有的一种稳定情感,包括事业感、责任感、成就感;它是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和自我认同,是成为好老师的基本前提。爱岗敬业首先要爱教育事业。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爱教育就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承载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教育使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其次要爱教师职业。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责任使命,只有对教师职业保持敬畏之心和挚爱之情,执着于教育教学,潜心于教书育人并教有所成,才可能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第二,要有爱生如子的人文情怀。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好老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要涵养德行、成为“人师”,成为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为“人师”重在塑造灵魂、培育新人、关爱学生,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爱生如子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对学生的喜爱。它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长者对幼者形成的一种体恤爱怜的情感。其次是对学生的慈爱。它不讲究回报,无条件付出。其三是对学生的博爱。它面向全体学生,不讲高低贵贱,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其四是对学生的厚爱。这是一种最有效的催化剂,通过师生情感互动为教学营造良好氛围,催化教学目标达成,是提升教学实效的有效保障。

  第三,要有爱才善教的正确方法。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天赋特长。作为一名爱才善教的好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因材施教的能力,能有效发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为此,一是要掌握不同年龄、学段、性别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发育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为学生提供最适宜的教育。二是要通过家庭走访、日常观察和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入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天赋特长,在最恰当的时间、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精准施教。毛泽东曾强调,教员教学生要三七开,“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其本质即在于要因材施教。三是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具体问题,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优点,挖掘其闪光点,予学生以自信自强之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第四,要有爱学善创的职业能力。好老师应该是“大先生”,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大先生”的职业能力根源于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知识储备。只有学术水平、学问修养高于学生,才能“教”;只有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强于学生,才能“授”;只有道德品质、情感意志堪为示范,才能“师”。职业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它要求教师一要专业精湛,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教育教学方法,拥有丰富教学经验;二要敢于创新,突破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限制,打破传统“教主导”的认知囚笼,转为“学主导”的方向引领,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三要终身学习,要奉行陶行知倡导的“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的理念,扎根中国大地,立足现实国情,在实践中学;汲取知识精华,跟上时代变化,在书本中学;拓展学识视野,强化综合创新,博采众长,在跨学科领域中学;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之心和教学相长的态度,在学生中学,实现师生同向同行、共同成长。

  【作者均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怀化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0ZDJ01)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