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9月1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寸之间天地宽
——石门县从乡村治理上探索有效衔接新路径

  南北镇薛家村变了模样,换了人间。周勇军 摄

  罗坪乡红鱼溪村屋场上,三棒鼓敲起来,铜锣打起来,欢唱乡村好日子。卜云 摄

  蒙泉镇的和事亭,是调处矛盾纠纷的场所,也是群众休闲的好地方。

  维新镇的幸福屋场,韵味十足,美不胜收。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石门县委宣传部提供)

  姜鸿丽 卓萌 李飞 易鹏飞 杨睿

  万山争立,云海苍茫。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

  八年奋力战贫,石门换了人间,产业兴了,乡村美了,村民富了,创造了全国闻名的脱贫攻坚“石门样本”。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山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上一层楼,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成为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一个时代命题,成为摆在石门面前一份需要干群共答的时代答卷。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

  2019年12月,石门县被纳入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从那一刻起,石门县上下求索、同题共答,从夯实乡村治理根基、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出发,探索出了党组织、自治组织联动包片区,党员、屋场员联户包屋场的“两联两包”村级治理新模式。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两年多来,随着“两联两包”村级治理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党对农村基层的领导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到田间地头,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农村无职党员、新乡贤有了广阔舞台,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新格局豁然打开。

  乡村治,百姓安。

  如今的石门,“小事不出屋场,大事不出片区,难事不出村”成为群众的共识,田间地头处处传诵着村民争相扛红旗、上红榜、当先进的文明佳话……一个治理有序、治理有力、治理有魂的美丽乡村、幸福宜居的新家园,正在阔步走来。

  编织大网格  治理无盲区 

  “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

  这是对地处武陵山片区石门的真实写照。67万人口分散居住在3970平方公里土地上,山峦叠嶂、地广人稀、居住分散。过去以自然村组为单位进行村级治理,基层组织有力不从心、鞭长莫及的困惑,部分村民也有“被冷落”“被忽略”的落差,存在不少“盲区”。乡村振兴,和乐安宁,就必须要打通这一乡村治理的难点、堵点。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石门县按照“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思路,打破原自然村组格局,以“地域相邻、产业趋同、风俗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认同”原则,实行区划重整、组织重构,探索村以下微治理路径,科学划分治理单元。每个行政村划分一定数量的片区,片区内划分若干个屋场,形成以屋场为微治理单元的“两联两包”,即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党组织、自治组织联动包片区,党员、屋场员联户包屋场的村级治理模式。同时,把格言治家、矛盾纠纷化解调处“一二三四五六七”工作法系列乡村治理经验融汇其中,实现了从内部打破、激活重生的治理蝶变。

  小治求大治,让党的力量直达基层末梢。

  石门县在片区上建党支部,屋场上建党小组;片区设片长,屋场设一名屋场长、若干名屋场员。撤销“闲、散、乱”等村级自由组织,在村一级统一成立自治联合会,下设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环境卫生协会、矛盾纠纷调解协会、道德评议团、法律服务团等协会组织,与片区、屋场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同时,建立联系服务、议事决策、“屋场会”屋场协商、应急处置、信息共享和考核激励六项基本制度。

  如此一来,石门县把治理触角下沉延伸到屋场。屋场微治理汇点成面,形成全域覆盖的治理大网络,从而扫除乡村治理盲区,让乡村治理更加精细化、精准化。目前,石门县共有片长1035名,屋场长有3644名,屋场员有6482名。

  转型“数字化”,给乡村治理插上科技翅膀。

  屋场微治理,智慧来赋能。石门精心打造村级治理互联平台——“屋场钉”,重点设计“我的屋场、屋场办事、屋场喇叭、屋场积分”四大功能模块和若干应用栏目,实现村、片区、屋场管理员与屋场群众信息共享和精准互通直达,不仅为乡村干部减负,更让干群联系紧密。

  子良镇水田岗村建设西北山区“小粮仓”,他们把“三农”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病防治技术等发布到“屋场钉”的“屋场喇叭”功能模块,传递到每个屋场、每个农户。组织群众对村里建设800亩优质再生稻试点项目、1200亩稻油轮作示范基地及20000株金秋砂糖橘品改等产业发展计划,足不出户展开大讨论,收到反馈意见及建议200多条。

  该平台与“云党建”平台、一门式公共服务平台、综治信息平台有机衔接、融合运用,实现信息“一钉”互通、事项“一网”办理、产品“一馆”销售,还方便群众办事,促进农货出山。一门式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下沉民生办理事项57项,群众日常所需一站办结、一键办结。今年1至8月,网上直接受理办结各类事项达157797件;平台“专柜”销售农产品金额达5000多万元。

  一个由小小屋场串联起来的乡村治理网越织越密,责任越压越实,治理有效的红利加速释放。

  群众唱主角  事在屋场办 

  聚众之力,则无往不胜。乡村治理,重在全民参与。

  石门县广泛选贤任能,注重从无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两代表一委员”、贤达能人等人群中民主推荐优秀人才担任片长、屋场长、屋场员和自治联合会、协会成员,带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治理。

  这些屋场长、屋场员平战结合,平时包联普通农户,开展联发展、联稳定、联民生、联环境、联民风,政策法规上门宣讲、产业发展上门指导、大小困难上门帮助、突发事件上门应对等“五联十上门”。一旦遇到应急事件,他们迅速投入战斗,快速处置。让人记忆犹新的石门县南北镇潘坪村雷家山特大山体滑坡,瞬间塌方量约300万立方米。党员、屋场长迅速参与处置,防御得当,未造成人员伤亡,成为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案例。

  贤达能人融入片区、屋场治理,为乡村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覃玉华是意尔康石门总代理,2017年来到子良镇廖家冲村担任名誉村主任。近年来,覃玉华将大部分心思和精力投入到村子建设发展上:牵头向温州湖南商会争取资金100多万元建成同心教学点,村里留守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上学;多方争取资金完成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发展茶园1400多亩,户均增收1万多元。

  蒙泉镇孙家嘴村的周方顺退休后回到村里,由于热心村级事务,被推选为第一片区片区长。在村支两委领导下,他组建广场舞、龙灯等多个艺术队伍,宣传政策,化解矛盾。担任片区长以来,他调处的邻里矛盾纠纷达200多件,成为农村无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典范。

  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

  片区和屋场成为社会治理微单元,屋场会成为民主商议平台,深化村民的自治实践。“屋场会”上,屋场长带领大家讲政策法规、讲发展思路、讲意见建议、讲先进典型,协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务等,屋场群众围坐在一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着解决。解决不了,再提级到片区和村(社区)处理,做到“小事不出屋场,大事不出片区,难事不出村”。

  2020年,白云镇北峪湾村蔡家屋场农户自发改造橘园。为新建1.2公里橘山公路,需占用27个农户的橘园地,毁损已挂果橘树约500株。一时反对声音大,工程停滞不前。

  为解决这一问题,屋场长颜方志多次组织屋场会,征求农户意见。经过反复商讨,最终村民达成一致:根据毁损橘树的平均数,以100元/株的标准补偿,毁损橘树多的农户有补偿,毁损橘树少的农户需补差。于是,橘山公路顺利修建,除了项目配套资金,整个过程未动集体资金一分钱,未遗留任何纠纷。

  “屋场会上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如今的小屋场,成为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大舞台。”颜方志说,让农户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也是石门屋场治理的亮点。

  楚江街道龙凤社区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1350”联动机制。即一个矛盾纠纷,3个以上职能部门,50个各方代表,根据当事人的诉求,所涉及法律法规政策,邀请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现场解答,并邀请部分居民代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事人居住地邻居组成听证评议小组,全程监督、评议、办结。社区连续6年“零上访”,成功争创“市级无上访社区”“市平安社区”“省级文明社区”。

  党员带头干、走在前,普通群众对照学、跟着做,党员的“独唱”逐渐变成群众的“合唱”。在石门县维新镇重阳树社区,一场屋场会,村民自发筹款20余万元,修建1.4公里脐橙“致富路”,大大方便了脐橙采摘运输和出行。

  2021年以来,该县召开1万多场次“屋场会”,“屋场会”上下发各类生产技术指导资料10万余份,收集各类意见建议9684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789起。开展帮联的党员、屋场员共计10126人,帮联农户16万余户,实现帮联不漏户、服务全覆盖。

  小小屋场,为村民参与村级事务提供平台,也为凝聚集体力量提供载体。石门县开展“幸福屋场”“美丽庭院”“卫生农家”等创建活动,以奖代投,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截至目前,全县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9个,市级美丽乡村11个,县级美丽乡村49个,创建 “幸福屋场”500个,“美丽庭院”10000个。

  南北镇薛家村是血洒剪刀峡的68名烈士魂归之地,也是全国扶贫楷模王新法长眠之地。为了传承新法精神,薛家村开展“两联两包”村级治理时,制作一面流动红旗——“新法旗”,颁发给每季度评选出的优秀屋场。

  小旗帜,大作用。薛家村机耕道建设要占地,各屋场都积极“抢项目”;以往医保缴费需要再三催促,如今缴费进度和人数全镇第一。马头河屋场长覃遵海感慨地说:“各个屋场你争我赶,就是为了挂上这面‘新法旗’,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最大的荣誉。”

  德治扬正气  文明留心底 

  “两联两包”村级治理模式,健全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移风易俗,天下宁而业兴。

  南北镇薛家村从红白喜事、结婚彩礼这些“关键小事”着手,防止不良习气蔓延。创建“我看是非我看美”小组,组织村里孩子拍摄家乡美景、身边好事,曝光滥砍滥伐、农用车载人等不良行为。现在的薛家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喜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之风蔚然兴起。

  罗坪乡以村规民约为载体,将乡风文明、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发展高山有机茶,该乡13个行政村各自多次召开屋场会,自觉修订村规民约,把禁鞭禁炮、禁打农药、禁烧秸秆、禁施化肥等一系列生态文明行为写入其中,成立环保协会、茶叶协会等109个群众自治组织,实行“政府监管、村民自治、源头管控”的无污染种茶模式。生态种茶种出非凡效益。2021年,全乡共出口欧盟有机茶6万担,人均茶叶收入达到6000元,获评湖南省千亿茶产业十佳示范乡镇。

  以文化人,润万物而养心。

  夹山一带原称“福田”,是石门“粮仓”、党领导的南乡起义策源地。夹山镇整合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建设“福田馆”和农耕文化体验基地,记载当地农耕文化、革命历史,向群众传递“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理念。从此,社区赌博消遣、无所事事的人少了,努力拼搏奔前程的人多了。

  在继承“格言治家”传统文化基础上,夹山镇为全镇13000多农户建立文明档案。“红、黄、黑”三榜分别记录每个家庭的正能量事件、不文明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红榜促激励,黄榜、黑榜促整改,以此规范村民日常言行,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其做法全县推广。“我们杨坪社区晒档案、抓评比、重信誉,每家每户都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家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争当文明家庭。”村民杨群康说。

  在南北镇金河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忠富,曾带领村民在平均海拔1200米的悬崖峭壁上凿出“天路”。路通民富后,他又组织留守儿童读书会,利用工作之余辅导孩子功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让这条路变成“文化之路”“幸福之路”。今年暑期三期读书会下来,读书队伍从开始的3人增加到现在的20多人。“她爸爸妈妈在广东打工,我们管不了娃儿的学习,我家健漍自从参加了读书会,进步好大,晓得自觉去读书,看电视、玩手机瘾小了,真的谢谢你们!”周健漍的奶奶舒业林朴实地说。

  接续奋斗再出发,“只留清气满乾坤”。

  新时代的新石门,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传统农业大县跟上现代化发展的节拍,诠释着什么是新时代的“山乡巨变”。“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千年古县石门,在强农兴农的赛道上,脚踏实地、奋勇前行,在“湖南屋脊”之上又一次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石门奇迹”!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