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一武 邓宪其 康明仁 刘芾
党的十八大以来,娄底市自然资源规划系统坚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素保障,生态保护与修复,放管服改革等工作不断加强,为娄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自然资源保障。
近年来,为娄底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娄底贡献了“自然资源规划”力量。
严格保护耕地,粮食生产更安全、更稳定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娄底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出台了《娄底市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方案》,设置市县乡村四级田长4342名;坚持耕地保护优先序,编制实施耕地保护专项规划,足额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坚决守住全市耕地保护目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把征地和土地转用审批关,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坚决实行“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截至2021年底,娄底市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多途径拓展耕地储备。大力实施耕地整理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来,累计确认新增耕地面积5.64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面积3.6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91.19万亩上图入库,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2.2万亩。
强化规划引领,空间布局更科学、更合理
始终坚持规划引领作用。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全力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体系建设,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十年来,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公园、车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特色不断凸显,孙水、涟水等山水生态基底得到有力保护。
全力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十年来,该市加快推进以娄底大道为轴、以娄底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市城区和重点镇协同发展的湘中城镇带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75万,娄底发展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拓展区、辐射区、先进制造配套区、长株潭现代物流服务区和沪昆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
强化村庄规划。加强村庄规划工作,目前已完成598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助推乡村振兴。
强化要素保障,发展动力更强劲、更扎实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十年来,娄底市本级累计经省审批用地338宗、5.62万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面积5.06万亩;市本级划拨供地775宗、4.36万亩;出让土地522宗、3.1万亩,保障了涟钢、三一重工、硅钢产业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为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提供强有力的土地要素支撑。
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立由综合管理平台和考核排名机制、疑难问题处置机制、违法用地快处机制构成的“1+3”月清“三地两矿”平台机制,大力整治违法用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十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处置闲置土地任务547宗、3.5万亩;处置存量违法用地1960宗、7629亩。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更优美、更宜居
加强生态保护和系统修复。十年来,共投资8.36亿元,完成了冷水江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锡矿山及坳头山磺矿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了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范围覆盖冷水江市、涟源市、新化县锑煤矿区,土地荒漠化、石漠化现象基本消除,该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上推介,百年锡矿山再现碧草蓝天。
加快矿业转型绿色发展。十年来,全力推动采石行业专项整治和矿业绿色发展,关闭砂石土矿191个(其中采石场131个),普通建筑用砂石土矿减至76个,关闭退出采石场全部完成生态修复;淘汰关闭落后小煤矿80家,采矿权由“十二五”期末409个整合优化至149个;全市77家矿山已建成绿色矿山50家,其中4家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称号。
用心用情推进地灾防治。十年来,该市争取地灾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搬迁避让项目资金1.2亿余元,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避让项目54个,有力防止地质灾害重大伤亡。
办好民生实事,服务群众更快捷、更高效
深化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大力推进不动产登记业务“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优化办事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全国首创不动产区块链技术应用,发放全国首张不动产区块链电子凭证。2016年以来,市本级累计发放不动产权证书18.5万本,不动产证明18.6万本。
推进“无籍房”办证攻坚。娄底市启动“无籍房”办证攻坚行动,大力推进集中化解房地产领域突出问题。目前,全市共办证7.9万户,追缴税费入库11亿元,化解211个房地产项目,直接惠及23.7万余人,化解率位列全省第一,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典型示范效应。
全面铺开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全市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57.7万户,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认真履行“两统一”职责,强化要素保障和资源保护,为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