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万达
通讯员 蒋思学 彭晖
9月5日,车行瑶都大道,宽敞美丽,车流如织。这条长约12公里、贯穿江华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生命线”,仅用一个月完成提质改造,成为园区发展的“加速器”。今年签约的4个总投资额均超10亿元的项目,皆沿大道两厢布局。
不沿边、不靠海,工业基础薄弱,如何刷出“存在感”?江华瑶族自治县只争朝夕,创新驱动,办大园区、兴大产业,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走出内陆,闯出新路。今年以来,江华高新区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和马达电机“一主一特”产业招大引强,共签约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合同引资191亿余元。前不久,江华高新区入列湖南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进园区。
打造一条“拆不散、带不走”的产业链
江华打造千亿电机产业的雄心,极具竞争力的配套优势和要素成本优势,引得电机企业纷至沓来。
“原打算小步慢跑,将项目分两期建设,最终决定一步到位。”浸润电机马达深耕行业25年,53岁的湖南国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维惠,找到江华高新区这个新平台,去年将公司从东莞搬迁至园区。待明年自建厂房投入使用后,年产值将增至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今年5月,总投资30亿元的神极电机项目落户江华高新区,主要建设无刷双馈高压电机及控制系统生产线,与湖南国梦科技有限公司比邻而居。电机行业头部企业青睐江华,极大提振了刘维惠等园区同行的信心。
创建“五好”园区,离不开产业链的牵引。江华县委、县政府接续奋斗,用活用好园区平台,围绕“一主一特”产业,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加快产业集群聚集。
推行领导招商、全民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模式,掀起新一轮大招商、大开放的热潮。全县64名县级领导、106名科级单位一把手带头招商,“母亲式”服务温暖客商。出台《工业项目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办法》,园区企业积极充当“红娘”,湖南运弘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蒋运成引进8家企业进园区,完成公司上下游产业配套。今年江华共签约开工项目74个,总投资367.6亿元。
“园区电机制造特色产业80%的零配件实现本地生产,电机产业链46道工序,除漆包线暂未引进,其他工序都已实现本地化生产。”江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斌介绍,强链补链延链成效明显,江华“马达之城”已初具规模。
此外,以五矿稀土、九恒集团、正海五矿等企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主导产业表现亮眼。今年1至6月,五矿稀土、九恒数码产值分别实现5.15亿元、7.38亿元,同比增长128.7%和21.82%。
目前,江华高新区“一主一特”链条企业总数达124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67.39%,税收占比85.4%,产业集聚度达75%以上,打造了一条“拆不散、带不走”的产业链。
建立一套“有活力、管长远”的创新机制
江华高新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江华创新机制,做大做强园区承载平台。去年年底,江华整合县内所有的平台公司,组建成立江华冯乘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并作为全县重大城建项目的建设主体、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主体。
今年,江华通过江华冯乘平台公司,探索与中铁城建合作,创新实行“投资人+EPC+O”模式,即“股权+工程总承包+运营”的招标及建设模式,对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等实行一揽子建设。8月中旬,江华园区提质扩容及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项目开工,总投资28.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江华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促进产业聚集。
江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斌介绍,由平台公司作为项目业主,引入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建设公司,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质改造和项目厂房代建,既能避免新增政府隐形债务,又能保障建设进度和质量,今年已有效处置低效用地700余亩。
“平台公司先期建设,入驻企业分期回购,大大缓解了入园企业流动资金的压力。”江华冯乘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杨晴华介绍,对于园区签约入驻的企业,江华实施全面推行“签约即搬迁、入驻即投产、投产即建设、建成即达产”超常规发展模式。目前,神极电机、绿宝石汽车电容、电子信息产业园等6个新建项目均按此模式建设厂房34万平方米。
江华还创新资金筹措模式。用好产业基金,通过与长沙银行合作率先组建1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用足政策性贷款,已获国开行6亿元授信贷款打造特色马达小镇;用活专项债券,将全县80%的专项债券约9亿元用于产业发展,有效解决了资金瓶颈。
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大大加速。江华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今年,运弘达电机、龙德晟电机等8家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园区现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
创新活力迸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十足。目前,园区入驻工业企业177家,落户上市公司2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8家,今年投资十亿、百亿级以上的湾水源抽水蓄能等13个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开工,园区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预计3年可实现税收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