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利飞
通讯员 张琪汶
紧握焊枪,为战鹰修“心脏”,孙红梅一次次突破修理禁区,护航战鹰翱翔万里蓝天;运刀如笔,钢版刻像“顶尖高手”,马荣用点线雕刻人生,以技艺塑造国家形象;传“铁人精神”,树质效标杆,刘丽以技能绝活和奉献精神,谱写石油女工的精彩人生……
9月2日,首届大国工匠巾帼论坛在长沙举行,开场宣传片《她们的征途》中,展示了巾帼工匠的风采。我们该如何呵护绽放的巾帼芳华,又该如何培育出更多的工匠之花?巾帼论坛中,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建言献策。
身体力行阐释“工匠精神”
脱去蓝色工装、改变工作时头发完全包裹在帽子里的装束,戴着“大国工匠”绶带的韩利萍,在巾帼论坛一亮相即吸引了众人目光。
这位扎根航天生产一线30年、身怀“毫厘不差”精湛技艺的数控铣工,以“航天无小事,成败在毫厘”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地成功“托举”火箭飞天,成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
在她看来,一门精湛技艺的掌握,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练,于技能、心态、性格都是非常大的挑战。“女性技能工匠专注、细心、有韧性,在操作岗位有很强的优势,尤其是在精密加工领域更加明显。”
伴随传统制造转型升级,数控技术和智能制造大量进入车间,女性技能工匠在岗位上的体力劣势正在缩小,成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如大国工匠黄金娟,牵头研发了国内外首套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系统,是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道路上的勇敢“追梦人”;大国工匠顾春燕,以一双巧手、一根金线,串联起我国最尖端雷达的核心技术。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马璐说,巾帼劳模工匠们凭借一技之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她们应对挑战,攻克一个个难关。每一次焊接,每一次试验,都记录着她们的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始终如一地追求极致,是她们对“匠心”的定义。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提高巾帼劳模工匠地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的女职工比例持续得到保障。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女性比例为23.2%,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女性比例为21.8%;从2012年到2021年,共表彰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3628个、全国五一巾帼标兵3712个。
“铿锵玫瑰”更需沃土温情
在长沙湘江新区高铁西城附近,大汉国际工匠院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放在生产线上,不遗余力地培养“道技合一”的工匠精神。
大汉集团董事长、大汉国际工匠院创始人傅胜龙在论坛上介绍,大汉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特别关注女性工匠和劳模的培养。2018年成立的大汉国际工匠院,致力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匠精神实践基地,每年培养上千名拥有一技之长的女职工。
工匠精神不会凭空产生,大国工匠需要土壤。如何为巾帼劳模工匠成长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
从一线成长起来的韩利萍说,要加强女性技能工匠待遇保障与激励机制,激发技能人才成长动力;要跨行业、跨区域建立巾帼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充分发挥巾帼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
女性科技人才面临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是很多女性科技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熊蓉建议,要细化保障,解决女性科技工作者投身事业的多重顾虑,如优化支持女性事业发展的社会观念,完善托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实行弹性工作制度,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激励、更多关怀,让女性科技工作者更加从容地开展科学研究等。
在长沙市总工会主席周敏看来,优质服务是对巾帼劳模工匠最好的尊重,要从工作需要、生活需要、心理需要、情感需要等各个方面,为巾帼劳模工匠提供贴心服务,解决巾帼劳模工匠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长沙以健康关爱、心理关爱、母婴关爱为落脚点,打造了15分钟托育服务圈,建设起203家母婴(亲子)关爱室,通过打造儿童友好型、女性友好型城市,让女性职工感受到幸福长沙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