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观点·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大道向前 跃上新高地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7月1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待多一些“造飞机”的少年

  关育兵

  济南钢城区古墩村,一个百余平方米的农家院内传出阵阵机器轰鸣声,一架长6.2米、重373.6公斤的小型共轴直升机正进行新一轮调试。待轰鸣声结束,16岁的亓祥硕兴奋地跳下驾驶席,告诉一旁的姥姥,他的飞机很快就可以试飞了。

  一直以来,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贯彻劳动教育,期待孩子刻苦钻研。这些期盼,其实都可以在“造飞机”的过程中得以实现。为了实现梦想,亓祥硕从网上寻找图纸资料研究,这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焊接骨架时,亓祥硕只能一点一点量尺寸调整,这是动手能力;泡在“工作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为了调试旋翼头,他不知不觉干到凌晨4点多,这是刻苦钻研的精神;衣服上全是焊接时火花烧出的洞,这是为了梦想的拼搏……可以说,这名少年身上体现着我们对教育的理想。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孩子们这样的创造力培养,他在学校的建设里,就专门开辟这样的“工厂”,供孩子们进行各种各样的劳作和实践。也就是在这样的“工厂”和实验室里,孩子们辛苦探索的努力,给学校所在地的经济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动力。亓祥硕也是如此,上小学时,他就自学电路图、焊接电路板等。这些知识和能力,这些超前的思维和意识正是同龄少年稀缺的。

  如果把视线拉得更长,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有成就的人物,莫不是从小就有这样的爱好和执著。爱迪生能够成为发明大王,与他从小就热衷于进行各种科学发明实验是分不开的。而当下受到热捧的编程学习、航模、无线电等兴趣爱好,也都是要从小培养的。很显然,这个造飞机的少年走到了前面。

  教育不只是课堂,学习不只是刷题。越来越多的“造飞机”少年涌现,不仅是教育的幸事,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为此,学校、家长和社会要给予怀着“造飞机”梦想的孩子们更多宽容与支持,让他们翱翔在创新的“天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