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观点·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大道向前 跃上新高地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7月11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正创新,让文物活起来

  徐向东

  “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是对广大文博工作者的殷殷厚望。

  文物的存在,既是对历史的见证,也是对现实的映照。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文物承载着过去的灿烂文明,不仅传承着历史文化,也维系着民族精神,是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可以透过历史认清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以更好地指导现实。可以说,文物与博物馆的存在,是个“基因库”,其涵盖内容之广,映照现实之深刻,难以用言语形容。更加重要的是,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一旦“丢失”,就很难再找回来了。

  文博事业的发展,既要守正,更需创新。文物本身不会“说话”,也不会“宣传”,在传承与发扬上,需要注重方式方法,坚持守正创新。近年来,《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的走红,故宫文创产品的热销,河南电视台《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出圈节目足以证明,光大文博事业需要展开“守正”和“创新”这双轮、两翼,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尽显中华文化之魅力、展现中华文化之自信。或者说,只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各种传播方式、传播手段结合起来,并不断推陈出新,就可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加强文物保护,早已是社会共识,无需重复强调。而就眼下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此,我们要全面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不断守正创新,展现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