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7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是“伤疤”,变成“氧吧”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60多年来,蔡国保眼见石板滩的青山毁了,又亲见大山整治复绿了。

  竭泽而渔式的石煤矿开采,使常德鼎城区石板滩的莽莽青山被挖得千疮百孔,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后遗症”极为严重。蔡国保和许多生活在石煤矿区周边的居民,一度因这些“后遗症”无法正常生活。

  对于这个被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被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的突出问题,湖南用了三年实现整改销号。今年6月,石板滩石煤矿区被授予“省级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称号。

  从“突出问题”到“教育基地”,这场艰苦卓绝的整改攻坚战,彰显湖南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超过半个世纪的“伤疤”

  “这里以前好山好水,是远近闻名的花木之乡,开采石煤后全变了。”蔡国保的家在石板滩采矿区不远处。

  石煤是一种含碳量低、发热值低、污染重的劣质煤。上世纪50年代,原苏联专家勘察发现,石板滩镇境内的太阳山西麓带状分布有石煤矿。在能源物资匮乏的时代,当地长期进行大规模开采,挖出长达4公里的狭长采矿坑,总开采面积约500亩。

  挖山、爆破……石板滩的生态环境受到毁灭性损伤。煤灰形成的扬尘终年不散,漫天黑灰;混合煤渣的酸性含重金属废水流入农田和池塘,导致农作物绝收、鱼虾灭绝;石煤自燃产生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四周弥漫,毒死花卉苗木。

  2016年,常德关闭了石板滩所有的石煤矿及60多家相关粉煤厂、粘土砖厂,但原采矿坑逐步积水,最终形成8个受污染水体,污水存量达470万立方米、pH值呈严重酸性。此外,7处遗留废石堆包括300多万立方米矿渣和6处地质灾害隐患。

  知难而上。2018年8月,我省决定启动石板滩石煤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全面打响了一场输不起、等不起的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

  三年实现整改销号

  石煤矿区遗留矿坑整治,在全国没有可借鉴先例,无现成技术可用;整改预算需超3亿元资金,但上级财政拨款仅约1亿元,差额巨大。

  “不管困难多少,整改决心不能动摇,整改进度不能减慢。”鼎城区区长陈远说,区里成立了石板滩石煤矿区生态修复治理指挥部,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财政、发改、林业等部门抽调骨干人员组建成整改专班。

  无先例可鉴,就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3队等单位的40多位相关专业权威专家调研论证,通过修建污水处理厂、矿坑回填、挂壁护坡、生态复绿等一系列治理措施,重点解决了石煤自燃、污水外溢、生态破坏等问题。

  缺资金可用,常德市、鼎城区连年压缩行政办公支出,市、区项目资金向生态环境整治倾斜,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合理整合资源,千方百计确保整改进度。

  2018年8月至2021年5月,我省累计投入3.3亿元,成功处理污水积水700多万立方米、回填覆土500多万立方米、修复高陡边坡2.3万平方米、生态复垦600余亩,全部完成了矿区的修复治理整改任务。

  经验收评估,2021年9月,石板滩石煤矿区成功整改销号。

  建成“氧吧”造福于民

  夏日草木葱茏,如今走进石板滩石煤矿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翠绿。从空中俯瞰,治理后保留的2个水体矿坑,犹如镶嵌在群山的两块翡翠;过去裸露的山体被大片油茶林和碳汇草所覆盖。

  “不仅要经得起‘上级回头看’,还得经得住‘群众天天看’‘历史长久看’。”常德市政协副主席、鼎城区委书记朱金平认为,整改销号远不是终点,还得统筹谋划后期管护和开发,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石板滩距离常德市城区仅二十余公里,与沅澧快线相连,整改后有山林5600亩,青山绵延,与常德市太阳山森林公园连成一片“绿海”。依据这样的“天赋”条件,鼎城区计划启动土地开发整理、特色产业发展、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将石板滩石煤矿区打造成绿色低碳产业实验基地和城郊“氧吧”,让周边居民真正受益,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