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7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陵深处有大美
——吉首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走笔

  苗族四月八。 郑梦丽 摄

  家庭村里糍粑乐。

  补点村的苗家姑娘在恰比河里捞桃花虫。

  大兴社区田园景色。 刘振军摄

  中黄村里苗家人在河滩上晒稻谷。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吉首市委宣传部提供)

  ■ 莫成 陈生真 龙涛

  武陵深处有大美。

  武陵山腹地中的吉首市,就是大美的集结地。

  这里碧水如练、青山如黛、晴空如洗,北纬神秘线轻轻滑过,造就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山川福地。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岩溶奇观,俯仰皆是;矮寨国家森林公园,万物葱茏,绿意盎然;峒河国家湿地公园,白鹭云集,鱼翔浅底……

  在吉首市各个景区景点,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吉首市发展文化旅游业,所带来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时代之美。

  山水之美的峡谷呈现

  德夯大峡谷,一个大美的所在。

  四周绝壁高耸,瀑布层叠。一种粗犷雄奇之美,让人心旷神怡。

  一条五彩小溪滑过石子路,穿过古朴的房屋,在桥下缓缓流淌;苗寨深处,几位苗家阿婆,把冒着热气的蒿子粑粑依次排开,热情招呼着游客品尝、购买。

  德夯,苗语意为“美丽的峡谷”。峡谷里,数十幢吊脚楼各抱地势,鳞次栉比,石板路纵横,青烟缭绕屋顶,好一派悠闲的田园生活。古朴之美,让人忘却山外世界的纷纷扰扰。

  世居于此的苗族同胞,穿花边衣,佩戴银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承着千百年来的古老风俗。苗族同胞的淳朴之美,让人顿生亲近之感,感悟和谐之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山的和谐。

  沿着2.4千米长的九龙溪峡谷一路前行,两岸山势跌宕、绝壁挺拔、峰林耸立、溪河纵横。沿途溪水清澈欢畅,筒车、水碾、古渡、小舟、吊脚楼,绘成一幅静谧和谐的山水画卷。九龙溪四季奔流不息,当地的苗民们都喜欢用溪水来打豆腐、做糍粑、加工银饰,泉水做的豆腐、打的糍粑更香,加工的银饰更亮。

  水声渐隆,循声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全国落差最大的流纱瀑布。瀑布高216米,宽80余米,悬崖飞泄,犹如流纱卧挂,声如落珠。

  每当雨过天晴,阳光透射瀑布,虹飞瀑舞,如群龙抢珠戏水,妙不可言。潭前跳岩处,有游客在欢笑着合影。有感于此,著名词作家黄叶先生曾赋诗一首:流沙飞瀑舞长缨,疑是瑶阶珮玉鸣。山色无心藏画意,银河抖落一潭清。

  在德夯,除了饱览奇峻脱俗的峡谷风光,还可观赏激情奔放的苗族歌舞,聆听曲折动人的苗族传说,用心来感悟苗族风情的古朴和神秘。世代生活在崇山峻岭里的苗族同胞,以歌为媒、以鼓为伴,用自己独有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向外界展示着古老、美丽而神秘的苗族世界。

  藏在峡谷上方的吉斗苗寨,被誉为“骑在雄鹰背上的苗寨”,云遮雾绕、宛如仙境。云雾深处,三三两两的游客徜徉其中,却只听其声不见其人,欢声笑语久久回荡在峡谷上空。

  整个苗寨居住着45户人家,青石板铺成的路面连接着苗族民居,镶嵌在陡崖边缘。特殊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吉斗苗寨独有的魅力——寨前梯田层层,阡陌纵横;寨后古木参天,峭壁林立,犹如一幅恬淡的山水田园画。

  寨内景点众多,最出名的当属天问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相传公元前268年,诗人屈原被流放到湘西,曾立于此台,面对千山万壑,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长诗《天问》。

  天问台兀立于绝壁高崖之间,垂直高度超过400米,三面是深不见底的山谷。立于天问台中央,清风拂面而来,四周云烟翻腾,鼓声乘着风,诉说着远古的神秘。

  诗在吉首、远方就在吉首,大美就在吉首。

  人文之美的古城表达

  城外十里边墙,城内十里古街,城中十里河道……一座古朴典雅的古城——乾州古城,立在万溶江边,立在吉首人民的心中。

  风雨经年累月的剥蚀,更让老城墙表现为一种挺拔之美。

  街巷青石板,历经数千年风雨磨洗;庭院朱漆楼阁,传承数百载历史文化。雕梁画栋古长廊,彰显着能工巧匠的智慧;明砖清瓦马头墙,藏着说不完的故事。

  1938年,沈从文在他的《记乾城》中这样描述:“乾城虽不大,小小石头城却很整齐干净,且出了几个近三十年来历史上有名姓的人物。”

  走进杨岳斌、罗荣光故居,一件件旧时物件,让人梦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杨岳斌不顾年迈、在家乡招募兵勇抗法守台,罗荣光率兵抗击八国联军、以身殉职的英勇事迹,仿佛就在眼前。

  古城文化的厚重,从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乾州文庙,可见一斑。

  棂星门、状元桥、大成殿、崇圣祠等,依次呈现。左右两旁的“乡贤祠”和“名宦祠”,现已改建为“乾州抗日救亡展览馆”“湘西名人名将展览馆”,向世人展示湘西名人事迹。

  始建于1729年的乾州文庙,可称为湘西古建筑群之最。抗战时期,安徽国立八中迁入湘西,初中女子部就设在乾州文庙。尽管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学生们都满怀抗日救国之志,板壁上“艰苦卓绝”的校训,至今清晰可见。以前供奉孔子,后来当做教室,如今成为文研场所。文脉相传,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街旁,叶氏土家织锦店里,传来阵阵游客惊叹。墙上悬挂的一幅幅土家织锦上,采桑、宴乐、弋射、水陆交战的场景,栩栩如生,宛如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土家织锦湘西州级非遗传承人叶丽萍,坐在织机前,双手灵动如梭,自然山川、花鸟鱼虫,都被轻柔地织进一片烂漫中。

  2011年5月,乾州古城“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揭牌,88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齐聚于此,18位非遗传承人及民间工艺大师入驻,非遗研讨、艺术交流、文学盛会,一场接着一场。乾州古城,已经成为湘西州乃至整个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汇集、展示、保护和传承的中心。

  傍晚时分,喧闹了一天的乾州古城,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儿时的味道扑鼻而来。行走在古城小巷,温润的石板路,静谧的河流,是记忆中挥洒不去的乡愁。

  胡家塘畔,不少老人在柳荫下纳凉、谈心,一片静谧祥和。塘里曲径通幽,荷叶曼舞;塘边垂柳依依,蝉唱蛙鸣。四周房舍多为明清建筑,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一池碧水、一塘翠荷,附上垂杨古井,美不胜收。

  乾州古城的人文之美,让游客时时可感知、处处可体验。

  生活之美的苗家展示

  千沟万壑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无数自然奇观,也曾带来了贫穷和不便。千百年来,绵延不断的大山虽然是苗家人天然的保护屏障,却也成了苗家人难以走出去、饱受贫穷落后的缘由。

  德夯大峡谷两侧的两个苗族村庄——家庭村和幸福村,素有通婚习俗,但将“幸福”迎到“家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两村直线距离只有几公里,但过去只有陡峭的悬崖山路,精壮的小伙子也要走上近10个小时才能往返。“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这里,是长期残酷且无奈的现实。

  矮寨大桥的建成通车,如一只搭在山崖上的巨臂,不仅极大方便了村民生活,也见证了8年脱贫攻坚的山乡巨变。

  伫立矮寨大桥桥头,不仅可以欣赏到云海、奇峰、怪石的峡谷风光和天桥、天路交相辉映的现代科技奇迹,还可以俯瞰德夯峡谷和田园风光,更能够体验到凌空漫步的“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

  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在这里完美融为一体,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以前靠外出打工谋生的村民们纷纷回到村里,有模有样地发展起旅游业,吃上了旅游饭。

  今年38岁的幸福村村民黄勇,在矮寨大桥通车当年回到村里,吃上了旅游饭。起初,他在大桥头摆了一个照相摊,为参观大桥景观的游客们拍照留念。后来,黄勇又在国道旁盖了一栋五层小楼,开办起农家乐和民宿,旅游旺季里一天能有20多桌客人。

  与幸福村隔空相望的家庭村,地形独特,四面皆是悬崖,仿佛世外桃源。原生态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2018年,苗家阿妹秧梅开租下舅舅家的老房子,开了一家名为“嘎婆屋”的民宿,意为“外婆家”。开业第一年,净赚5万元。

  沿着几十公里长的“黄金茶谷”一路前行,两岸青山如黛,苗族特色民居鳞次栉比。小溪里,不少村民正在挽起裤脚捞“桃花虫”。

  “以前是为了充饥,现在游客喜欢得很,几百块钱一斤!”村民们的话里行间,描绘出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不仅如此,深山峡谷里的金秋梨、白云贡米、湘西黄金茶等农特产品,也通过大桥源源不断地走出深山苗寨。

  回首望去,声声苗鼓敲出生活希望,徐徐绣针绣出美好前景,千年苗寨换了人间。目前,矮寨奇观景区每年接待旅客超过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亿元。景区员工87%为本地人,景区内从事旅游销售、农家乐、民宿服务的脱贫户达285家,带动周边近3万名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苗家人的种种生活,都是美的展示。

  时代之美的大桥反映

  “矮寨坡,山连山,一十三道弯,弯弯都是鬼门关。”长期以来,湘西交通十分闭塞,抗战期间修建的矮寨盘山公路虽是“奇观”也是“天险”,未能彻底改变这里交通劣势,制约着湘西的经济社会发展。

  2012年3月31日,矮寨大桥建成通车,不仅把湘西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神奇的山水风光、独特的自然资源展现在世人面前,更让湘西丰富的资源快速融入世界,为湘西人民脱贫致富打开了便捷之门、幸福之门。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州考察,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这里也就成为“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从这一天开始,湘西人民向千百年来绝对贫困发起冲锋,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连接苗乡与外部世界的高速公路,是新时代的苗疆天路;而跨越大峡谷的矮寨大桥则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最精准的扶贫工程,被誉为“中国的圆月亮”,可谓“一桥飞架,天堑通途”,“峡谷架彩虹,苗乡春意浓”。

  时代跨度就像矮寨大桥那样,很宽很长。

  80多年前,2000多位湘西群众栉风沐雨奋战整整7个月,才修通了这段6.25公里的公路。从抗战时期的“开路先锋”,到悬崖上的“最美交警”,再到“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矮寨大桥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这是一座湘西人民通往小康之路的幸福桥,也是湘西新的文化图腾,承载着湘西人民执着的奋斗与创新,在山路十八弯上空飞跃,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一个厚重的历史坐标。

  矮寨大桥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一流的建设技术、特殊的贡献价值和其展现出的首创精神,已经成为讲好新中国史特别是新时代奋斗史的生动案例和典范。

  矮寨不矮,时代标高。这是新时代的大美、是中国人的大美、是吉首人的大美。

  2021年4月1日,矮寨大桥被评为“湖南省就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地”,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1年6月11日,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湘西州首个5A级景区。

  截至目前,吉首市共有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成功推出悬崖栈道、天桥仙居、无边泳池、云中漫步高空极限项目、峡谷星空露营基地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2021年,吉首共接待游客2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7%、20.20%,接待人次、旅游收入排名全州第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