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7月0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板板龙灯的仲夏之夜

  谷绍楠 王建

  “起灯咯……”近日,在慈利县龙潭河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板龙灯展演现场,随着一句声音浑厚、充满力量的“土话方言”穿透非遗展演基地,顿时,锣鼓、唢呐、龙步号子、鞭炮齐奏,仲夏之夜热闹开场。

  只见舞龙人肩扛灯板、手握木榫,团结一心、默契配合,在导灯的引导下,蜿蜒前行。伴随着传统的锣鼓唢呐,龙走步、龙跑步、龙摆步、龙摆头、龙点头、神龙摆尾等基本舞蹈动作一一组合呈现,营造出变化多样的舞龙阵形。不同鼓点里,这条闪光巨型长龙盘旋飞舞在溇澧大地,在黑夜里更显神秘壮观。现场观众沉浸其中,不时发出阵阵惊呼。

  经由观众手持画笔“点睛”的龙头灯栩栩如生,立马成为全场最瞩目的焦点,龙尾灯、鱼灯灵活可爱,也俘获一群小观众的心。大家时而捕捉龙头龙尾的位置,时而为舞龙人的龙步号子附和呐喊。

  “编竹作龙,节节蝉联,幕布其外,彩色斑然。”早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慈利县志》中就有关于板板龙灯的记载:“又有所谓板凳龙灯者,为四、九都出品。数十百凳,联为一龙,亦诡异观矣。”板板龙灯的主要发源地在慈利县原樊家坊,后随移民至现今龙潭河镇、景龙桥乡、高桥镇、二坊坪乡,流传达百年以上。板板龙灯是慈利县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被国务院正式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说板板龙灯是为纪念抗击外族侵略的宋朝武将。他因在杀退敌人后追击敌酋,而误入火阵殉国。皇帝恩准其灵柩返回老家樊家坊厚葬,百姓自发沿途点烛,照亮将军回家之路。后逐渐演变为在板凳上放置灯笼,将蜡烛放入灯笼中,扎制精美的龙头、龙尾,祈求保佑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形成今天的板板龙灯。在游玩舞龙时,街道上灯火通明、锣鼓喧天、火铳齐鸣,数百米长龙蜿蜒而行,沿途百姓燃放鞭炮,焚香烧纸迎接龙的到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阵形有“绕大盘”“太极图”“菩耳闪趣”“金钱吊葫芦”“福字头”,可摆“和”“龙”“人寿年丰”“国泰民安”“中国梦”等多种字形,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宝贝试一试,对,就是这样敲下去。”展演现场,到处弥漫传承的味道。不少牙牙学语的稚子目不转睛盯着围鼓,演员沙中群弯腰鼓励他们尝试一下,丝毫不怯场的儿童被大人抱在怀里,手握鼓槌一下一下敲开传承的大门。

  “孩子们‘想看’‘想学’的热情让我看到了‘非遗’传承保护希望。”慈利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杨慧介绍,板板龙灯传习所、展演基地所在的龙潭河镇,更是连续五届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从事民间文化表演、创作的艺人超过1000名,传承着以板板龙灯、汉剧、渔鼓等为主的200多种的民间文化项目。“很多非遗项目根在农村,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近些年来,“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在慈利县广泛开展,打硪号子、九子鞭、慈利山歌、慈利渔鼓、慈利汉戏、自然门武术等非遗项目都得到了展演和发展,展示了“非遗”之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