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6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700多年前,一支来自云南的白族军队被遣散,与故乡、亲人远隔万水千山,在桑植开枝散叶;进入新时代,他们的后代回到故土寻根问祖,与亲人共话桑麻——
桑植大理情 白族一家亲

  5月27日,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村民王艳(左)与白族老人交谈。

  5月26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周城村举行一年一度的“栽秧会”,长者敲击木鱼祈福风调雨顺。

  5月26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周城村,村民载歌载舞迎亲人。

  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周城村。 (本版照片均为向韬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奎 上官智慧

  6月16日下午1时,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55岁“秧官”钟小明高举锣锤,重重敲下去。“镗——”锣声响彻山谷。

  雄浑的声音,像时光长梭,穿越700多年,撒落在一株株秧苗上。

  随着锣响,白族传统的“栽秧会”开启。田里,村民卷着裤腿,站成一排,麻利地把秧苗插进泥土。

  而在半个月前,同样的白族“栽秧会”,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苍山脚下的周城村上演。合群村村民代表身着盛装,跨越1500多公里,受邀回到祖源地参加这场民族盛会,与当地白族兄弟姐妹一起插下希望之绿。

  因战乱告别苍山洱海,因盛世相逢绿水青山,桑植白族与大理白族在祖国大地上,写下一曲血脉相亲的时代乐章。

  1 追寻了700多年乡愁

  在这个时代圆梦

  云南大理,是白族主要聚居地。湖南桑植,是白族第二大聚居区。隔挡在两地之间的,是一道道崇山峻岭。

  宋末元初,南方战乱。一支由云南大理白族青年组成的寸白军走出大理。此后的岁月里,他们带着乡愁,不断东进,将白族文化的种子撒在新的土地上。

  军队遣散后,部分寸白军在桑植落脚,从此繁衍生息,成为桑植的“民家人”(明清时称白族为民家)。

  1984年,相关部门经过考察后发现,桑植“民家人”在宗教信仰、民家腔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方面,都与云南大理白族趋于一致,认定桑植“民家人”来源于大理白族,确定了其白族身份。

  合群村与周城村,一个在武陵山脉腹地,一个在洱海之滨,白族占比均在97%以上。2012年,两村结为“姊妹村”,开始频繁地“走亲戚”。

  “今年,两村恢复相互参加‘栽秧会’。”合群村党支部书记钟白玉告诉记者,这两年因为疫情,两地来往甚少,只能在线上进行问候与交流。这次,地处“大鲵之乡”的合群村,早早为远方的亲人备下厚礼——系列大鲵深加工产品。

  桑植,是民歌之乡。久居于此的白族人,每一个细胞都浸染着音乐的节奏。“苍山脚下有家园,讲不尽的祖来源……”在民歌《拜祖词》里,以合群村村民为代表的桑植白族人,数百年来一直这样歌唱自己遥远的故乡。“苍山脚下”,也成为了桑植白族人的精神家园。

  5月26日,合群村4名村民代表来周城村做客。苍山脚下两棵大树下,他们抬头瞻仰,合影留念。这两棵挺拔的大青树,立在周城村广场,高数十米,每棵需10人才能合围。数百年前,桑植白族人的祖先或许就在这些树下出发,踏上征途。

  见到远方亲人,周城村村民异常热情,不断聊着遥远的故事。“来到周城,亲切感从心底涌出。”从两棵树出发,行走在颇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巷道,合群村青年村民钟堆正身着白族服饰,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深深地吸引着他。不时有坐在门口的阿妈,微笑着向这位陌生人打招呼,钟堆正以白族礼节致意。

  在合群村,多次来做客的周城村村民,同样受到最高礼节的欢迎——村民载歌载舞,以白族“三道茶”相迎。

  “周城、合群是一家人。”在大理,60岁的周城村党总支书记张全金紧握着钟白玉的手,用白语深情地说,两个村的情谊不仅仅是在他们这一代,而是要一直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相亲相爱、深情永在。

  2 白族文化翻山越岭

  在湖湘沃土里生根

  在大理周城村,文化仿佛印在骨子里。

  从住所的格局、墙角的饰品、门口的对联,到出门的服饰、日常的用语、餐饮的习俗……生活的每一处,都凸现白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老少,白族文化即是日常生活。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一场盛大的“栽秧会”,无需村里组织,不要多余的安排,每家每户的代表身着盛装,按照性别与年龄等,加入相应队列,形成一个浩大的整体。“秧官”三声锣响,即是上千人队伍的“行进号”。

  据考证,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因国家初立,百废待兴,为尽快恢复大理国的农业生产,在农忙时经常带着皇后杨桂仙,到洱海周围各村落与农民同耕作。段思平去世后,大理村民为了纪念他,每年都要举办“栽秧会”。1000多年来,“栽秧会”每年如期上演,从未间断。

  明代大理白族诗人杨士云之诗《栽罢》云:“栽罢田头脱笠蓑,浊醪辛苦味偏多;醉余濯足盈归路,争唱田家踏踏歌。”真实地描述了“栽秧会”的热闹景况。

  “今年的‘栽秧会’,因疫情等原因,是规模最小的一次。”曾多次参加周城村盛会的钟白玉,带领3名合群村村民代表加入到游行与栽秧队伍,祭秧旗、开秧门、对调子、关秧门,每个环节都虔诚地参与。

  年近六旬的合群村“秧官”钟小明,是周城村70多岁“秧官”杨麟的徒弟。

  “声音要亮,锣声要响。”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杨麟是整场活动的总指挥。活动间隙,杨麟将“秧官”的动作要领手把手传授给钟小明,一个教得细致,一个学得认真。“每一个动作,都有寓意。”钟小明告诉记者,2017年合群村举办第一届“栽秧会”,师父就在现场传授过技术,后来两村之间还多次进行文化交流,如今到周城,又把一些细节再学了一遍。“文化是根,要让它在合群村发芽、生长。”钟小明说。

  湖湘的沃土,同样也滋养了白族文化。“几百年间,因为山水阻隔,双方没有任何交流。但湖南的白族亲人,不但把文化继承得比较完整,还创造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仗鼓舞等。”杨麟记得初到合群村时,看仗鼓舞的一些动作跟周城的霸王鞭一模一样,感到震撼。“未来,两村的文化交流将更加紧密。”他说。

  周城村是全国最大的白族自然村,村民有上万人,有“白族文化历史的活化石”之称。除了“栽秧会”,还有“本主节”“火把节”“糍粑节”等盛大的民族节日,更有古色古香的洞经音乐、大本曲、吹吹腔等。村里浓厚的白族文化,是大理作为旅游城市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重要名片。

  “大理州承办过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周城村由此迎来大发展机会。今年9月,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张家界召开,合群村作为张家界知名的乡村旅游村落,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钟白玉说,在深度进行文化交流的同时,如何借旅发大会东风,让璀璨的白族文化更加光彩夺目,是当前工作重点之一。

  3 让“风花雪月”精彩绽放

  让“奇峰三千”成美好向往

  “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周城村和合群村村部,这37个大字都十分醒目地写在墙上。作为民族村落,在多民族不断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两个村子都与当地其他民族一起,携手共谋发展。

  周城村是“中国扎染艺术之乡”,几乎每户都从事扎染产业,产品远销海外。

  合群村建有“大鲵之乡”张家界市最大的大鲵养殖基地,用村里原材料制作的深加工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两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均超过了1万元。“姊妹村”如何手拉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我相信,大鲵产业在周城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在周城村村部,村党总支书记张全金铺开村里规划图,给钟白玉介绍未来养殖基地和深加工工厂的位置。他说,大鲵养殖需要很好的水质,而处于苍山下的周城,水质比合群村还好。

  张全金的自信,是有理由的。在他家里,从合群村带来的大鲵苗已养8年,完全适应了周城的生存环境。他搞大鲵产业的想法,也得到了村里很多人的赞同。

  “合群村一定尽力帮助周城村做大做强大鲵产业。”钟白玉拍着胸脯保证,并详细介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情况。

  在两位村书记商讨未来产业发展的同时,合群村民王艳正在周城村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跟国家级白族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段银开学习扎染技术。

  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达到很高水平,出现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不用针线的刺绣,不经纺织的彩棉”,这是白族扎染的魅力。白族扎染一般要经过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碾布等步骤,工序繁琐。因此,制作一块扎染,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如何创作出变化多样的图案,考验着扎染匠人的智慧。

  王艳悟性很高,不到1小时,即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件扎染作品,获得段银开点头称赞。

  “张家界和大理都是旅游城市,如果能够把扎染技术带到张家界,带到合群村,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钟白玉告诉记者,在周城村支持下,把扎染技艺引入合群村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除了村里人前来学习,周城还计划派技术人员去合群进行指导、培训,双方把这件事作为一个长远的大事来谋划。”

  从周城村回来后,钟白玉等人立即着手准备合群村的“栽秧会”等诸多事宜,一步步把交流成效化成现实成果。

  “镗——”田埂上的钟小明敲响了第三声锣。身后,是他带的两名年轻徒弟。徒弟说,桑植的白族人,将传承白族的文化,让洱海的“风花雪月”(云南大理四绝,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在武陵山精彩绽放;同时,也让张家界的“奇峰三千”,成为大理亲人最美好的向往。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