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治 张颐佳
6月25日,2022中国先进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暨长沙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举办这么一场重要活动,用意深远。
建设材料强国,打造“大国筋骨”,是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落实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我国形成多个世界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升级,跻身材料强国有着重大意义。50多位新材料领域的院士专家、行业精英,在会上交流新材料产业发展创新之道,共谋发展大计,集萃各方资源优势、思维优势、技术优势,面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院士专家为湖南新材料产业把脉问诊
“新材料是高端制造业的关键基础,也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祝愿业界借助科技东风,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协同,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
黄伯云介绍,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我国电解铝的平均电耗从过去的每吨1.75万千瓦时降到去年的1.35万千瓦时,吨能耗降低4000千瓦时以上。以目前全球原铝总产量4450万吨计算,科技创新带来的年节电量,相当于一个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
开幕式后,2022中国先进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主题报告启动。7位院士、5位国际专家发表主题演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热点,研判世界新材料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发展方向。
新材料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湖南是材料产业大省,总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产业优势明显,现全省已形成10个以新材料产业为优势的特色园区(基地)。且湖南先进储能材料品种最齐全,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硬质合金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按照规划,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要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长率10%左右,培育年产值100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千亿园区达3个以上。
众多院士和专家围绕湖南“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建设一流先进材料优势产业的远景规划,探讨重点新材料产业发展路径和突破口,助推湖南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国家级产业集群。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干勇在主题报告中说,中国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材料体系,也是全球最大的材料消费国,从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对新材料的布局怎么重视都不过分。湖南新材料实力雄厚,产业化应用特别好,目标很明确,有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和新能源等方面的产业优势,希望湖南的新材料研发得到更大发展。
在主题大会和分论坛现场,不少与会嘉宾举起手机,拍下院士和专家演讲的PPT,记录来自科研和产业一线的前沿思想和科研成果。
长沙新材料从第一方阵向产业高地进发
这已是长沙第三次承接新材料产业大会。
连续3年举办新材料产业盛会,正是长沙新材料产业加速崛起的写照。
参会的硬质合金标杆企业泰嘉股份董事长方鸿说:“连续几年在长沙召开的新材料大会,对形成产业集群、扩大长沙在新材料领域的影响力非同小可。希望新材料产业大会成为长沙新的城市IP,打造全球行业最重要的一大展会,吸引更多的新材料产业巨子到长沙,汇聚新势能。”
新材料产业是长沙千亿产业之一。当地已形成先进储能材料、碳基材料、新型合金、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等产业阵列,规模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第一方阵。去年,长沙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430家,规模工业总产值约1630亿元,增幅约25%。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去年实现总产值约700亿元,较上一年实现翻番。今年,有望冲刺千亿元大关。
长沙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沙新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加快从基础性、支撑性向颠覆性、引领性转变,助推长沙产业发展迈向新高度。
对于长沙今后的发展,干勇院士表示,长沙要凭借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团队等高校科研优势,在先进储能等新材料领域破局,从第一方阵出发,抢占产业高地。
信息交流、思想碰撞,必将对学界和产业界产生积极影响。大会在研判世界新材料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为我国先进材料产业“前瞻布局”“短板突破”和“自我保障”国家重大需求,为湖南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参考,进一步强化了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促进了科学家与企业家的融合,为湖南打造国家级先进新材料产业集群催发了内生动力,作出了思想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