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通讯员 覃业彦
“老师,这盘西红柿炒鸡蛋是我做的,可好吃了!”“这是我做的茄子炒肉,奶奶吃的时候高兴得哭了。”……6月19日,石门县罗坪乡中心学校家校班级群内热闹非凡,孩子们“晒”出的周末劳动作业视频让人目不暇接。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要求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石门县各中小学校结合自身地域特色和学生实际,让劳动教育“百花齐放”。
罗坪乡地处湘鄂边界的大山深处,学校留守儿童占85%以上,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尤为迫切。“做菜、洗衣、整理物品,这些简单又必备的生活技能我们全都纳入了劳动教育内容。”罗坪乡中心学校校长葛相刚介绍,老师指导家长配合,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迅速提高,在外打工的父母纷纷点赞。
“西红柿一定要用棍子或竹枝护苗,长大了才能不被结得又大又多的果实压断哦。”罗坪乡完小4亩菜地是300余名师生的 “开心农场”,有农耕经验的老教师和食堂工友师傅担任劳技指导员,指导学生们根据时节种植黄瓜、南瓜、辣椒、白菜等瓜果蔬菜。通过亲身农耕,学生体验着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地处县城老城区的石门县四完小原本没有劳动基地,但学校想方设法联系所在社区将离校400米的5亩集体土地租赁,作为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并购买锄头、铁锹等120套劳动工具,邀请有农耕经验的家长指导,分年级分班级组织学生轮作耕种。记者看到,基地种植的豆角、西红柿、辣椒、南瓜等10多种瓜果蔬菜长势喜人,静待丰收。
“石门县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都像罗坪乡完小那样坚守着农耕‘一亩三分地’。”该县教育局主任督学朱益龙介绍,目前,全县有中小学学生劳动实践基地57个,其中种植基地21个、养殖基地36个。2009年以来,有16所学校申报验收为省、市级劳动实践基地。
鞋带在稚嫩的手指间穿梭,不到一分钟,就系得漂漂亮亮。这是湘佳永兴学校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穿系鞋带”比赛现场,近80%的孩子在3分钟之内顺利“过关”,还评出了40名“劳动小达人”。“学校分学段列出‘劳动清单’,循序渐进地以赛事促落实。”校长高吉品说,系列赛事深受学生欢迎,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劳动热情。
该校还通过传统文化、非遗项目、科技进校园活动,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设航模、机器人、3D打印等科技类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们体验从设计、制作到组装、编程、调试的过程,提高劳动实践能力。“周末,我利用吃烧烤的竹签、纸杯、橡皮筋等材料制作飞机试飞,吸引了一群弟弟妹妹围观。”航模社团的张涛高兴地告诉记者。
石门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世辉表示,全县坚持围绕“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三个核心问题,从小处、细处着手,推动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校、特色校,实现“一校一特色”,真正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构建劳动教育多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