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义刚 陈 程
置身垃圾中转站,竟然看不见垃圾和蚊虫,闻不到臭味,完全颠覆了常人对传统垃圾中转站的印象。
在永州市东安县,就有这样的垃圾中转站13座,成为撑起该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的“主脊梁”。东安县委书记唐何介绍:“面对垃圾治理全国性难题,县里创新思路,善于借力、精准发力、持续聚力,蹚出一条‘集中整治+基层自治+考核评比’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好路子。”
近三年以来,东安县共清收、转运农村垃圾约11.1万吨,处理污水约1.3万吨。农村垃圾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东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位于全省前列,建设运行规模居全省第一,为推进乡村振兴积蓄了新动能。
借力:思路一变,柳暗花明
点多面广,资金缺乏,观念束缚……东安县15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治理,曾经是困扰该县已久的“老大难”问题。
如何破困局、开新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在东安县委副书记、县长蒋华看来,农村人居环境事关乡村振兴成效、事关农村群众安居乐业,既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也要有“凭风借力上九天”的智慧。
坚定的决心产生更高的智慧。早在2018年,东安县委、县政府“敢吃螃蟹”,向社会资本借力,在全省强势首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成立东安县名城洁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东安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行,补齐了垃圾收转运短板。
如今,在由县委书记唐何,县委副书记、县长蒋华任顾问,以及分管县委常委、副县长唐久梅任组长的农村垃圾治理指挥部的领导下,在东安县各级各部门的专职领导、专业人员的协作下,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局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常态化管理机制逐渐成熟。各单位对农村垃圾治理开辟绿色通道,解决项目审批及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每月一次碰头会、每季度一次项目调度会,将问题反馈到县督查办,每月对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奖优罚劣。
PPP项目建设成果逐渐显现。从2019年9月,东安县首座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井头圩镇垃圾中转站正式运行,到如今,建成日处理量100吨的垃圾中转站13座、农村垃圾分类收集亭2040座,实现全县15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垃圾分类收集亭全覆盖;还购置有环卫车辆67台,投放垃圾箱200个、垃圾桶1.5万个。
思路一变,柳暗花明。东安县逐步构建成“村民垃圾进桶、垃圾分类亭收集、中转站转运至县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覆盖率达96.56%。
现在,村民随手扔垃圾的几乎没有了,路边的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处处可见了,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气“兴起来”了,乡村里里外外都“美起来”了。
发力:既增“颜值”,又提“气质”
5月25日,阴天,气温22℃。走进东安县紫溪市镇垃圾中转站,目之所及,地板、墙壁洁净如新,看不见一片垃圾、一处污渍,闻不到一丝臭味,与传统垃圾中转站垃圾成堆、污渍斑斑、蚊虫乱舞、路人掩鼻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一台垃圾收集车沿着中转站侧面的斜坡开到二楼垃圾入口卸载。与垃圾压缩间一墙之隔的工作间,作业人员邓丽萍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完成机箱对接、压缩循环、物料打包、机箱分离等系列操作。邓丽萍说:“工作轻松,环境也不错,除了盛夏酷暑时偶有轻微异味外,其他时间都闻不到臭味。”
“公司以前瞻30年的眼光高规格建设各个垃圾中转站,引进国内行业最先进的分体式垃圾压缩成套设备,采用水平直压垃圾压缩工艺,封闭性能好、机械化程度高,对周边居民无臭味、噪音和污水污染等影响。”东安县名城洁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平介绍,光购买一套中转站设备就要投入230余万元,再加上建筑、配套车辆等,建好一个中转站总投资达450余万元。
行走在东安乡镇大街小巷,相隔不远就能见到一处古香古色的农村垃圾分类收集亭,这也是名城洁美公司精心设计而成的,已成为路边一景。
硬件建好,软件跟上。名城洁美公司在东安当地招聘一线作业人员127人,公司还为每名作业人员办理了“五险一金”,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名城洁美公司智慧环卫监管系统室,墙上大屏幕正显示着公司作业车辆动态,为高质、高效运行提供支撑。
刘平介绍,公司不断优化智慧环卫监管系统,今年计划将其延升到每个垃圾亭,进一步提升运行效能。
硬件“高大上”,软件“有内涵”,既增了“颜值”,又提了“气质”。近年来,东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吸引株洲、衡阳等地的10余个考察团前来“取经”。
聚力:共治共管,扮靓乡村
尽管是雨天,路面和家家门前屋后仍干干净净。偶有几片被雨点打落的树叶,随意点缀在屋场上,平添了几分生趣。5月27日,东安县端桥铺镇汉寿村,村净、景美的乡村田园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以前推推动动,现在积极主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四生,谈起实施垃圾治理基层自治以来的变化感慨不已。他介绍,村里配备了6名专职保洁员,按每月200元、400元、500元三个档次进行补贴。保洁员每天每家每户上门收取垃圾,并清扫村里公共区域。
这都得益于东安县推行的垃圾治理基层自治。东安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唐伟军介绍,这是一项结合东安县实际情况,应对村(社区)垃圾治理资金缺口大,而创新推出的垃圾处理有偿服务举措,有效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延伸至“神经末梢”。
这一举措已在端桥铺镇试点落地,并取得不斐的成绩,今年1月,端桥铺镇被授予“永州市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作为垃圾处理有偿服务试点镇,我们快行一步,担起探新路重任。”端桥铺镇党委书记张学军说道。该镇通过“财政补一点、村里挤一点、村民出一点、乡贤捐一点”的做法,按照每年每户收取100元左右推行垃圾处理有偿服务,对特殊困难群体收费实行减免。
收取的资金,集中用于保洁人员工资、卫生家庭评比奖励、基础设施设备维护等,确保分分钱用在“刀刃上”。镇里还采取“道德银行+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日常用品、“星级农户”评选、卫生家庭评比等措施进行激励。目前,端桥铺镇实现垃圾处理有偿服务全覆盖。现该镇常年聘用保洁人员80余名。
一直以来,为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东安立足县情不断探索,形成“集中整治+基层自治+考核评比”的共治共管模式——
全面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各村配置保洁员,乡镇引导村委会制定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发动村民清理门前屋后垃圾、配合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定期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治理。
此外,县里还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年度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相关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向县委县政府报告,评估督导结果与各乡镇场年终考核直接挂钩。
同时,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制定出农村垃圾清运管理办法,形成了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导、镇村联动参与的考核机制,加大了对运行公司的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与拨付运行费用挂钩。
共治共管,焕然一新,东安农村颜值越来越高,底气越来越足,昂首奋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