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6月5日,在2022年六五环境日湖南主场活动上,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受到全场瞩目。
这个全省成立时间最晚、人员力量最少、基础条件最薄弱的市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作为“湖南好人·最美生态环境保护者”受表彰集体登上了领奖台。
从“小老弟”变成“排头兵”
入职13年,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技术科科长黄斌学会了铜、铅、锌等20项重金属分析,考过了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颁发的水、气、土壤、机动车、声等60多个监测项目的持证上岗合格证。
他的个人职业成长历程,也是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缩影。
“1990年成立时,中心勉强能做6类生态环境监测,只需要监测分析人员7人。”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胡家忠说,因为实力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心在省内、业内都被看作“小老弟”。
有为才能有位。面对“人员少、任务重、责任大”的新常态,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借助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技术比武苦练内功、内部挖潜。渐渐地,从无一奖状到个人获奖、再到团体获奖。2014年,中心监测分析员黄斌夺得全省水环境监测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2019年,中心监测分析员邱帅获得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第四名;2021年,中心监测分析员于湘红又一举夺得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固体废物监测第一名。
截至目前,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具备监测分析能力的生态环境项目已经扩展到九大类221项,由常规水、气、土壤、噪声监测延伸至最新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昔日的“小老弟”已经成为了“排头兵”。
学无止境勇争先
中心注册环保工程师樊玲凤的学习时间安排得很紧。进入中心工作20年,几乎没有完整休完过一个假期。樊玲凤解释说,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比较多,且标准更新比较快,若平时不加以学习,不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不仅会导致监测工作失误,也无法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
在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学习是常态。近几年,中心监测人员先后在各大报刊发表了20多篇科研论文。
“在这里,人人都是主人翁,大家齐头并进奋勇争先。”胡家忠告诉记者,每当接到采测分离任务,监测中心实验室的晚上总是灯火通明,接样人员、分析人员各就各位,第一时间完成样品的交接、分析任务。
新人加快融入这个集体,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论水、大气、土壤、噪声等各类环境要素监测任务,都能圆满完成。
2018年张家界市澧水水源地成功入选“中国好水”名单,张家界市成功创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并持续巩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创建成果;2021年全市国控断面地表水水质排名全国第22名,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二……这些都是生态环境监测成果的真实反映,也是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