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6月0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讲“活”共同富裕故事的着力点

  导读

  中国的国际形象,需要中国人去树立;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如何切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张满生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把正在向共同富裕迈进的中国生动形象地介绍给世界,鲜明展现共同富裕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是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把“大道理”转化为生活叙事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目标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道路越走越宽广。“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十四五”及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8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并提出总体目标、四条原则和六大思路举措。

  在对外传播中讲好中国“共同富裕”故事,应避免“自说自话”,建立并用好与现代文明相符合、国际社会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加强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国际化传播。“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讲好中国“共同富裕”大道理应巧妙避开文化障碍,选取各国文化普遍关切的生活主题。比如通过一幅幅反映“小山村变迁”的对照图片和一个个短视频,讲述中国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泥坯房变高品质楼房,烂泥路变沥青路,绿树花海环绕,村民们自信爽朗,在实现物质富裕后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富裕——良好的中国形象自然而然随之“飞入”世界各地“寻常百姓家”。

  让“幸福数据”自己“开口说话”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在2012年到2021年这短短十年间,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7、3.22、3.51万元,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9%、4.9%、8.1%——大量数据说明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给世界交出了应对贫困难题的“中国答卷”。

  让“幸福数据”自带流量、“开口说话”,要求我们发挥新兴媒介的主导作用,紧扣群众关切领域灵活设计议题,运用大数据进行多维度计算,将及时发布数据、深度分析数据与讲故事、摆事实紧密结合起来,用轻松诚恳的聊天式话语、新潮时尚的网络语言娓娓道来,引导海内外受众从“幸福数据”中感知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用“仪式感”传递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共同富裕故事不仅仅是“物”的故事,它背后承载的是绵延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折射的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讲“活”共同富裕的故事,不应停留于经济表述与当代话语,还应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来展示。比如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节庆具有浓重的仪式感,往往以安乐祈福、惠忠慈孝为主题,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共识,也更容易为海外受众所接受,在“润物无声”中传播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今年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新华网推出了原创音乐纪念作品《禾下乘凉》,既寄托了对袁老的哀思,又传递了“泥水里耕种着富庶安康”“一稻济世,万家足粮”等观念,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崇尚先贤、家国同构情怀,打动了海内外受众。

  以“贴心话”活化故事语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传播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因此,在面向海外讲述中国“共同富裕”故事时,应注意以“贴心话”提升传播效果:对于知识精英,传播语言应讲求逻辑性,做到平和叙事、以理服人;对于普通工人农民,传播语言宜热忱,重在以情动人;对于青年学生群体,则应融入适量网络语言。2021年9月,清华大学以“摆脱贫困的中国道路”为主题,推出首门面向全球高校学子的公开课,取得了成功。整堂课书面语、难懂的话少,用网络语言点题总结、用青春小话题言说时代大主题、用诙谐小故事阐明大道理、用“小日子”对接“大前途”,代入感、现场感、时代感强,让海内外受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为讲“活”中国共同富裕故事提供了新语境。

  (作者系湖南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