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视“插图风波”,还孩子“画风清正”的教材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曹茜茜

  连日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风波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认为,人教版的插图对比其他版本教材存在明显审美差距。5月28日晚,教育部研究决定: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重新组织专业力量绘制教材插图,确保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新教材。

  教材插图引发舆论风波,折射出公众对高质量教材的期待。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绘本、故事书等课外阅读物,家长还有可能参考、把关,但教材由学校统一发放,即便家长“有话要说”,也难以有表达的机会。难怪有些网友和家长会发出“颠覆认知”“救救孩子”的呐喊。当然,除“问题插图”大批量进入教材令人深表不解外,这套教材出版整整9年后才被曝光、引起重视,也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若说插图“画风”诡异,仅仅因为画手的报酬低、水平差,显然是诡辩之词。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12月1日,经营范围覆盖教材、教辅、图书、期刊、电子音像、数字产品六大领域,蝉联全国出版单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第一名,其教材市场份额超过50%。盘点人教社的“家底”,很难想象出它会计较于画手报酬,而干自毁门面的生意。退一步说,人教社的招牌含金量十足,有资格为全国统一教材配图,这背后的广告效应和日后可能带来的商业“引流”,将远超人教社给出的“薄酬”,又有哪位画师敢因价钱低而不好好画?

  追责“问题插图”背后的相关人员、单位并不难,公众更应关注的是中小学教材的审核把关机制。教材编写是严肃的文化工程、国家工程,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前些天,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严肃追究问责,明确教材工作责任承担主体和追责处理方式。以此为契机,查清“问题插图”“混入”教材的“轨迹”,进而消除插图插画审核把关的盲区,确保发到孩子手里的是“画风清正”的教材。这,或许才是防止类似问题复发的关键。

  回头再来看这场风波,完善教材的社会沟通反馈机制也相当重要。当前,我们的教材编写更多的是一种内部质量的把关,每个人的审美都存在差异,若只考虑少数个体的评估意见,则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在教材采用时,让渡部分选择权给教师和家长,通过多方力量来评估教材编写的质量,不仅能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产生,也可倒逼编者、出版社重视教材质量,让孩子们手上的教材更优更好。

  “教材里有真理、有家国、有灵魂塑造。”过去,我们也曾经历过教材插图的“黄金时代”,图里的孩子们朝气蓬勃、积极阳光,令人无限向往。青少年教育无小事,希望出版行业及相关审查部门正视公众对教材插图的批评,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材和读物的把关与审核。如此,才能还孩子们一个“画风清正”的教材和健康成长的未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