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5月21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养国际传播人才 讲好中国故事

  导读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人才、数字建设等一道构成国家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这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指明了战略方向和实践要求。

  本期《理论·智库》邀请专家学者围绕文化输出、人才培养、数字金融等方面展开,探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国际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王润华

  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外语教育承担着增进跨国别、跨文化理解的使命和责任,理应发挥语言学科优势,将中国文化不断融入其中,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做好顶层设计,确定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新目标

  当前,我们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亟待培养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和精通国际谈判”的新时代外语人才。高校外语教育应结合外语教学特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中国立场,厚植家国情怀,加强文化浸润,注重系统推进,确保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确保思想道德培养与专业知识学习同向同行,努力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新形势下,外语教育目标应由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主,向与对外传播中国并重转变。除继续坚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外,外语教育应该以加强学生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为新目标、新任务,培养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具备高超的外语能力及国际传播能力,能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时代新人。

  开展师资培训,明确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核心任务

  如何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关键在教师。针对非传播学教师普遍缺乏传播学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现状,建议开启外语教师传播能力培训专项计划,使外语教师了解、熟悉传播学基本理论、传播手段及国际传播机制,提升传播等跨学科综合素养,践行外语教育教学中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

  提升外语能力,搭建国际传播语言桥梁。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外语教育应培养学生扎实过硬的外语运用能力。尤其要引导学生了解对象国不同的思维方式,用符合目标语思维方式的语言,与国外受众进行交流,为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储备好语言能力。

  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丰富对外传播内容。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开设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专题、国情省情讨论等课程,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湘文化的理解,能够向世界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伟力和精神力量,阐释好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

  了解国际传播规律,提高国际传播效果。开设高级演讲、高级口语等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国际传播受众意识,用目标受众能理解、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根据对象国受众特点、习惯,正确选择有效的传播方式,增强国际传播实效性。

  开展大量实践,提升学生国际传播实战能力

  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多实践,努力做到“做中学”,是提升能力的有效法宝。让学生不仅知中国、爱中国,更愿意讲中国,愿意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利用好实践课程。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是青年接受信息、传播信息的主渠道。根据青年的兴趣、爱好、特点,教师可以在专业实习、口语实习等实践课中布置传播任务,以任务为导向,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启发学生以中国真实故事为蓝本,以有温度、符合海外受众认知特点与习惯的视频产品为载体,用外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历史文化地标,积累传统文化内涵;到媒体进行参访调研,了解智能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新趋势;鼓励学生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线上还是线下,积极主动全方位开展国际传播实践,如利用国外社交平台分享小故事,科普中国民俗等,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渠道

  跨学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资源的助力。在培养学生国际传播能力方面,除了学校资源,应广泛利用社会、企业资源,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实现多主体协同育人。

  首先,开展校企合作。鼓励学生走进新闻媒体、国际传播媒体机构、企业实习,实际参与国际传播实务实操;其次,参与项目建设。在产学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创新表达,可聘请行业一线的媒体专家担任指导老师,进行全程辅导。同时,广交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对外交流活动、平台,可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志愿服务渠道。总之,外语教育要广泛利用学校、社会、企业资源,实现多主体、多渠道协同育人,使学生成长为符合行业要求,满足社会需求的国际型传播人才,为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添砖加瓦。

  (作者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湖南省翻译协会理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