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帙恒
如白色的鲸飘浮在空中,用缆绳系住圆滚滚的“肚子”,飞在千米高空的浮空器,被誉为“临近空间天眼”“空中神器诺亚方舟”。它是“湖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史章磊逐梦蓝天的见证者。
35岁的史章磊,是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浮空器副总设计师,公司“科研青年军”中的佼佼者。他十一载如一日深耕浮空器事业,带领团队突破多项浮空器关键技术,在逐梦航天的征途上绽放青春光彩,还先后获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报国重大贡献奖”“湖南航天劳动模范”等一项项闪亮荣誉。
征途艰辛,阻挡不了铿锵脚步
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史章磊便投身浮空器总体设计工作。
“我们出差不多,一年就一次,一次就八九个月吧!”这句玩笑话,真实反映了史章磊和同事们长期驻守厂区和外场的艰辛。
一次距家两千多公里、长达200多天的北方外场试验,是史章磊职业生涯中最难以忘怀的经历。
当时,90天的极限耐候性试验快要结束,一场台风不期而至。恶劣天气虽危险,却是检验产品的最佳时机。史章磊和另一个同事在方舱中坚守。狂风呼啸而过,浮空器带着方舱不停地回转、摆动,呜呜作响,仿佛坐着过山车,又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
虽然前期做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和应急预案,台风还是超出了预期,暴风骤雨、雷电交加,台风夹杂着沙尘疯狂撕扯着飞艇和方舱,导致猛烈地晃动,对讲机里刺耳的嗞嗞声时断时续。史章磊和队友下意识地掏出手机和家人通了电话,简短交待后,迅速平静下来。舱外台风依旧,舱内史章磊和队友紧盯各项参数,快速研判和应对……
最终,浮空器成功扛过了台风的侵袭,极限耐候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事后,史章磊把经历的惊涛骇浪都化为了一句平淡朴实的话:“家里交待清楚了,家人应该也能理解。万一牺牲了,祖国也不会忘记我们。”
在开展各种外场试验中,史章磊与同事们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天南海北。大漠荒烟中,深夜下班后与家人视频聊天是一天中唯一的亲情时光。然而,飞沙走石阻挡不了铿锵的脚步,风吹日晒遮掩不了刚毅的身影。
“坚如磐石的意志和敢战必胜的信念,让团队的年轻人深切体会到了攻坚后的成就感。”史章磊说。
青春奔涌,续写航天强国壮丽诗篇
史章磊研究的浮空器,是利用轻于空气的气体来提供升力的航空器,其中,浮空器囊体作为浮升气体和升空设备的装载平台,是其中最庞大最重要的部分。
“就像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囊体是浮空器的第一道防护线,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浮空器的生命力,哪怕有1毫米的缺陷或虚焊,都有可能导致系统从空中坠落。”史章磊介绍。
在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有一支35岁以下青年占六成的“科研青年军”。收到“誓必攻克囊体高精度焊接难题”的责任令后,史章磊组织青年突击队向科技高峰发起挑战。
经过无数次摸索、无数次试验,不断改进方法、调试环境参数,终于解决囊体焊接1毫米误差的问题,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作为团队带头人,史章磊不仅专心致志造产品,同时致力于打造人才梯队,不断完善浮空器专业人才体系。
史章磊制定了“导师带徒”制度,通过“青年助理沙龙”“支部小讲堂”开展技术讲座,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研讨等,加快提升骨干研发能力,促进技术团队内部“传帮带”,形成了一套“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素质能力培养体系。
在史章磊的带领和培养下,两年内就有4名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其团队也荣获了2021年“中央企业文明青年号”、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劳模工匠师徒“结对子”优秀组织单位。
随着这支创新意识强、技术能力水平高的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一股奔涌的青春能量将为湖南航天事业持续注入新的动力,续写航天强国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