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5月14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与责任一脉相承
——记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苏玉娟

  苏玉娟。 周乐斌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龚柏威

  通讯员 谌愿平 张石平

  平口镇是“黑茶之乡”安化最偏远的乡镇,山路蜿蜒曲折,从县城驱车前往,约3个小时。

  苏玉娟曾经走出了大山,2017年,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转身又回到大山的怀抱,在母校平口镇完小执教,担任116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

  5年来,她带着孩子们学习、成长,也让自己获得了成长。5月3日,“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名单公布,苏玉娟名列其间。

  5月10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平口镇完小。三楼五年级116班教室里,苏玉娟正和全班47名学生通过多媒体黑板,收看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

  “孩子们一定以你为荣吧?你可是今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记者问道。“他们不知道,也不想他们知道。”苏玉娟连连摆手。

  这个外表文弱的95后女孩,却怀着一腔沉甸甸的爱与责任。平口镇完小校长张彩虹说,在孩子们日记和作文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句子:“今天奶奶没来接我,是苏老师把我送回家的。”“下雨天,苏老师总是帮我把衣服烤干。”“放学后,苏老师帮我补上迟到错过的课”……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自会闪光。

  去年3月16日,苏玉娟晨检时,发现学生娜娜(化名)没有按时到校,她多次拨打娜娜奶奶的电话,无人接听……娜娜是名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和妹妹、奶奶生活在一起。这些年,苏玉娟坚持每学期做两次集中家访,学生情况了然于胸。

  苏玉娟觉得不对劲,报告张彩虹后,匆匆赶到娜娜家,但见大门紧闭,屋内亮灯,呼喊却无人应答。她赶紧联系开锁师傅,拨通120急救电话。

  “门打开后,家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娜娜奶奶斜躺在过道里,嘴角还有呕吐物,两个孩子躺在床上没有任何反应,是一氧化碳中毒。”张彩虹随后赶到,她说,所幸发现及时,祖孙3人顺利脱险。

  此事经三湘都市报报道后,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新湖南等全国百家媒体的关注和转发,1天时间全网阅读量过亿,网友称赞:“这样的老师,称得上伟大。”

  “时代的一束光,照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一片天。”苏玉娟说,她认为这其实是件小事,大多数老师都会有相同举措。这也是她不想孩子们知道她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的原因,“不要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和其他老师有什么不同。”

  真正让她激动而兴奋的是“时代的光越来越亮、越来越温暖”。比如,她就读时还简陋的学校,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室、塑胶跑道等,学校师资也日趋年轻化。而且,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推动,近几年,回乡发展的人越来越多,班上留守儿童逐步减少,从一年级时占比约一半,降到现在8个。

  苏玉娟觉得自己还可以做更多的事,她将“救人”获得的万余元奖金悉数捐出,在学校的帮助下成立了“苏玉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实践站”,设立留守儿童基金会,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此外还添置了课外书籍,开设暑假兴趣班,每个班级开通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群。

  “如果我做的真能体现爱和责任,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传递和传承。”苏玉娟说,张彩虹就是自己小学一到四年级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张校长从长沙师范学院毕业后回乡,30余年坚守在乡村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农家子弟,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望着课间争相去擦黑板的几名学生,苏玉娟一脸笑意,她说,刚刚直播的大会上,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说这句话时,“真的心潮澎湃,也感到任重道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