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大道向前 湘村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大道向前 湘村新时代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5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岳阳金兴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智慧”

  4月3日,屈原管理区金兴村,农民操作机械进行插秧作业。周洋 摄

  图① 3月21日,阳岳球在集中育秧中心查看秧苗生长情况。周洋 摄

  ②

  ③

  

  图②③ 麦迪尔智慧农业云平台实时显示田间数据。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磊 摄

  图④ 田间环境监测传感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磊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亚平 周磊

  【村庄剪影】

  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河市镇金兴村位于河市镇中心地带,由原金龙村、万兴村合并而成,距岳望高速入口不到2公里,省道210贯穿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全村现有人口901户2565人,耕地面积6900亩。

  金兴村外出流动人口220人,主要流向广东,从事行业多为生猪贩运、废品收购、物流运输和务工。村内有灰滩河工业园,企业众多,拥有优质稻种植基地和稻虾养殖示范基地。该村着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依托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等5个合作社,流转土地3900余亩,发展优质稻及黑米种植,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14万多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2万余元。

  今年,该村计划与岳阳一个种植合作社联营,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发展蔬菜种植500亩,预计可产生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推动全村经济发展。

  【带您“打卡”】

  “五一”前夕,记者驾车从许广高速公路屈原管理区互通驶出,见沃野平畴,沟渠纵横,阡陌交通,屋舍俨然,一幅秀美、和谐、富裕的江南水乡画卷。不到3分钟,便抵达位于金兴村的惠众粮油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进门,左手边是2000平方米的集中育秧大棚,右手边的地坪上停满各式各样的农机具。一个笑容憨厚、皮肤黝黑的男子迎了上来:“我是合作社负责人阳岳球,太阳的‘阳’、岳阳的‘岳’、地球的‘球’,寓意太阳之下、地球之上,在岳阳种粮食的人。”

  就是这位朴实的屈原汉子,靠种地两次走进国务院。2011年,他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见;2014年,又受邀参加了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

  1 站在风口上,农民也能起飞

  在阳岳球带领下,记者走进集中育秧大棚,见育秧机缓缓转动,秧盘里的种子沐浴着阳光,在喷洒的水珠中破壳而出,长成一株株嫩绿的秧苗。

  “我们投入340多万元,建设集中育秧大棚。一个大棚只需要1至2人管理,所有数据可实时监测。”阳岳球说,10年前,他就开始探索集中育秧,2013年、2014年,全国集中育秧现场会连续两年在其水稻种植基地召开。

  与阳岳球交谈中,记者得知,10余年前,从供销社下岗的阳岳球发现,很多老一辈的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部分人甚至排斥。“他们不愿意用新种子、新机械、新技术,这样不仅体力上吃亏,产量、销售也比不过别人。”阳岳球萌发了规模化、机械化种田的念头,“站在风口上,农民也能起飞。”

  2009年,阳岳球牵头5户农民,筹资1200万元、租赁土地2300多亩,在营田镇八港村成立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

  为了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经营效益,阳岳球先后自费到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大、浙江金华等地学习先进水稻生产技术,还聘请省农科院教授李国满、岳阳市农科所研究员谢晓阳担任技术顾问。

  2010年8月,屈原管理区获批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阳岳球抓住这一机遇,扩大规模经营,到2014年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达2.3万亩,入社农户达236户。

  “当时,原省农机局有个机插试点项目,正在找地方落脚。”屈原管理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曹正平时任营田镇党委书记,他与阳岳球探讨后决定,把项目争取过来,哪怕亏本也在所不惜。

  全省首个机插秧示范推广项目落户屈原,当年水稻产量达到每亩450公斤,这让阳岳球更有干劲。

  2011年,入社农民仅水稻一项,户均收入就超8万元。这一年,阳岳球获评“全国种粮售粮大户”。

  可八港村交通不便,发展面临瓶颈。2011年,时任河市镇党委书记、现屈原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羽翔找到阳岳球,邀请他入驻金兴村。阳岳球正苦于发展受限,一拍即合。惠众合作社有了新家园,金兴村也迎来新发展。

  2 全程机械化,种田不再难

  随阳岳球来到农田,记者看到,田埂一侧,村民忙着将秧盘搬上插秧机;另一侧,白鹭翩跹,优雅漫步水田之中,呈现一幅人鸟和谐的景象。

  “一台插秧机需要3个人操作,1个小时能插完3亩田。以前,3个人一天都不一定插得完。”村民黄新建跟记者寒暄两句后,便麻利地跨上插秧机,驾轻就熟地开始工作。

  阳岳球介绍,所有机械操作手都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要去外地培训吗?”

  阳岳球摆摆手,笑道:“我们自己成立了高素质农民培训中心,浸种、育秧、飞机植保、收割、烘干,种田全过程都有人教。”

  看着田间的热闹场面,金兴村党总支书记朱新明脸上笑开了花。“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流转村里2800多亩地,解决了100多户村民的就业问题。”朱新明说,“我们村还成立、引进4个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发展莲藕种植、稻虾养殖等,助推农村改革,促进生态高效农业发展。”

  走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屈原观测试验站,一楼的14个观测实验室令人目不暇接;二楼的观测中心,田间实时数据清晰地在大屏幕上显示。“这是去年引进的迪麦尔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田间的传感器,可以接收到湿度、地温等数据,并进行气象监测,帮助我们更精准地开展灌溉、施肥等田间管理。”屈原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有成指着屏幕上的数据一一解释。

  “我们现在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将大数据应用到农业生产全过程,农民种田不再是难事。”阳岳球满脸自豪。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成了操纵机器种地的新农人。

  让阳岳球自豪的还有一件事。“我曾经得到过袁老的指点。”阳岳球告诉记者,2012年他与隆平高科合作,创造了洞庭湖低海拔地区超级稻亩产900公斤以上的高产纪录。当年8月17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亲临实验生产基地组织验收,吸引50多位国家及省市专家、300多名全国各地水稻种植大户前来参观学习。

  在田间与袁老的合影被阳岳球挂在合作社办公室,成为激励他一路前行的动力。

  “阳岳球一直坚持统一供应良种,统一工厂化育秧,统一机耕、机插、机收,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统一品牌订单收购。”屈原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羽翔说,在阳岳球带动下,金兴村双季稻全部实行订单制生产,所产大米以绿色生态出名。

  2013年,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早稻平均亩产475公斤,晚稻平均亩产530公斤,实现双季稻吨粮田标准。2014年,阳岳球当选“全国十佳农民”。

  3 发展智慧农业,不只是种田

  “我辞掉长沙的工作,返乡创业。”在惠众现代农业创业孵化基地,33岁的胡魁告诉记者,前年他挂靠孵化基地,发展出一个合作社、一家公司。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金兴村,阳岳球发起成立农业创业孵化基地,为返乡就业创业人员提供政策、技术、市场等服务。

  越来越多像胡魁这样的“80后”“90后”,从城市回归乡村,成为“新农人”。截至目前,惠众孵化基地已帮助94人创业,孵化企业52家,年产值近9000万元。

  离开孵化基地,不一会儿就抵达惠众生态农庄。农庄内,楼阁古朴,亭角飞檐,小桥流水,不时有游客拍照打卡。

  “随着合作社日益壮大,我觉得从事单一的水稻生产经营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5年7月18日,阳岳球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惠众生态农庄,占地400余亩,集餐饮住宿、品茶垂钓、休闲观光、亲子互动、农耕体验于一体。

  河市镇党委书记徐伟告诉记者,农庄“生态休闲、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极受欢迎,开业至今,已接待长沙、岳阳等周边游客数十万人次。

  “2017年开始,惠众农庄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开通运营,销售来势喜人。”阳岳球明白,当今时代,互联网成了一个新的风口。

  研发互联网时代大米的革新技术,使洞庭湖的大米实现真正的高产;运用互联网传播手段进行生态农庄的全方位宣传,让田野里四季风景如画,到处弥漫着收获的清香……一个个现代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梦想正在阳岳球的规划中绽放。

  最后一站,阳岳球带记者参观了一个秘密基地——四季循环种养基地。“别看面积不到1亩,试点成功的话,今年产值可达6万多元。”阳岳球介绍,春季种莲藕,夏季种水稻,秋季养青蛙,冬季养鸭子,在把土地“吃干榨尽”的同时也能保证土壤的肥力。

  “现在每天管理时间只需要5分钟,如果试点成功,将大面积推广,让村民一起受益。”阳岳球信心满满。

  “智慧农业的发展,为村庄注入了新活力。地盘活了,景变美了,荷包鼓了,村民们也更有奔头了。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万余元,基础设施建设不再需要出去‘讨钱’。”朱新明算着这笔账,喜不自胜。

  【青年观察】

  新农民 新农村 新农业

  尹婷婷(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古诗词里的江南农村风景秀丽、热闹非凡。

  “五一”前夕,我跟随记者团队来到洞庭湖畔的屈原管理区河市镇金兴村,感受新时代江南乡村的旖旎风光。金兴村的田野上,正在演奏“智慧春耕曲”,田畴间透着浓浓的“科技范”。

  记忆中的童年春耕,是全家出动。爷爷奶奶挽起裤腿,赤脚下田,我站在田埂上将捆扎好的秧苗抛到田里。可我今日所见,与幼时的记忆完全不一样。

  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集中育秧大棚犹如一座现代化的生产车间,一个个育秧软盘整齐排开,一颗颗饱含希望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田间地头,插秧机、抛秧机开足马力,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成为娴熟的机械手,耕耘着广袤的土地;四季循环种养基地里,蝌蚪与莲藕嬉戏;生态农庄里,庭院楼阁古朴典雅。如此充满着智慧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好不让人心动!

  在这里,更多的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转型为“工人”。告别传统,实现科技种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我看到在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汗水、阳光、泥土、绿叶与机械、数据,共同编织着现代农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梦想。

  我看到了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农业话题常谈常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再到机械化、智能化,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是我国18亿亩耕地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穿皮鞋的农民、先进的农机、娴熟的机械手,绘就了一幅新时代江南农村“农耕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