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大道向前 湘村新时代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5月0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播打赏就该对未成年人说“不”

  然玉

  近日,中央文明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明确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加强高峰时段管理,22时后青少年模式下各项服务强制下线。

  未成年人涉世不深,缺少足够的理性判断。因此,直播打赏,就该对未成年人说“不”。去年,七部门就曾印发《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完成了宏观层面规则架构的初步搭建。而最近,四部门从“保护未成年人”“规范直播打赏”的维度切入发力,则是突出关键、完善细节。就重点人群、重点环节予以针对性规制,这对于解决网络直播最为人诟病、最突出的乱象,无疑有立竿见影之效。

  一般认为,未成年人并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尚未经济独立,不具备重大支出的经济基础和决策理性,故而明显“不适合”参与直播打赏。梳理过往案例可以发现,“熊孩子重金打赏主播”的闹剧时有发生,在给个体家庭造成巨大困扰的同时,也恶化了社会风气,败坏了直播行业的整体声誉。此次新规,既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又专门提出“禁止以打赏额度为标准对用户进行排名”。其直接的考虑,显然是为了杜绝“氪金斗富”之风给未成人造成不良示范。

  直播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秀场文化”。不少粉丝为了博得女主播青眼相加,争风吃醋、争强好胜比着赛着较劲,为了冲上榜一大哥的宝座疯狂砸钱。新规落地之后,卷到无以复加的“榜一”之争烟消云散,那乌烟瘴气的“一掷千金为红颜”的流俗戏码,也该收敛、收场了。

  规范网络直播打赏,有望助推行业生态净化,重塑行业的价值观和商业伦理。说到底,告别打擦边球的暧昧经济,网络直播才可找回体面和存在的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