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湘江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5月0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居易和他的庐山草堂

  张炜

  元和十二年春,也就是白居易来江州的第三年春天,他在庐山香炉峰下建成了一栋草堂。所用时间很短,不到两个月。虽然草堂简朴,规模不大,只有“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却可以看成他在江州的一大作品。

  他是如此喜爱这个简单的居处,精心设计,前有平旷的敞院,院中建有平台,挖了莲池,养“白莲、白鱼”,“环池多山竹野卉”。草堂“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枝柯交映,藤萝蔽日,“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东面有飞瀑,水悬三尺,“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庐山草堂记》)堂中陈设当然是择要记之,有榻,有屏,有琴,关键是儒道佛的三家书籍平均备置,作为案头书时读时取。这与他当时的心境,与儒释道三者的关系紧密相连。这样一来,这个布置也就变得重要了。

  这让我们想起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怎样用心建起了“雪堂”和“南堂”,并且也有记录:“雪堂之前后兮,春草齐。雪堂之左右兮,斜径微。”(《雪堂记》)“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南堂五首·二》)

  草堂安居时期,白居易热衷于佛道,寻求心灵解脱之方,这也是中国士人素有的方法和路径。《庐山草堂记》中记载,为了庆祝草堂的落成,他特意找来僧俗朋友二十二人,备下清茶素果,欢聚畅叙。“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长老凑公、朗、满、晦、坚等凡二十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需要注意的是,这批朋友中不止一位和尚道士。他好像准备好了在此终老,就这样安顿自己,觉得庐山之下实在是一个大好去处。他写道:“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他在庆贺草堂落成的第二天就给至友元稹写信,信中大赞新居周边的环境:“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难忘归,可以终老。”(《与元微之书》)

  他有了草堂,也遇到了在此地隐居的许多人,这些人于是成为他的朋友。这也大大有助于他的心情。来往的朋友中除了隐士,还有不少佛道人士,他开始在道士的指导下试着炼丹。这个时期他的诗中不止一次写到丹丸,对烧炼十分感兴趣,烧好了却没有亲口吞服。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一件事。爱好丹丸却止于烧炼,多少有点奇怪。

  他曾于这段时间寻找过陶渊明的旧居,发现已无痕迹。“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访陶公旧宅》)尽管这些陶姓子孙默默无闻,不是显达之人,但仍然令他倍感亲切。唐代许多诗人推崇陶渊明并在诗章中提及,像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韩愈等,而白居易是第一个访寻陶渊明故里并留下诗作的。

  我们回头打量白居易的草堂岁月,会有一种非常珍惜的感受,这是因为受到诗人心情的影响。这个地方实在太适合疗伤,江州的寂寞与长安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他已经年近五十,这在古人看来已经是很高的年龄了,所以他在此地的一些打算十分值得重视。

  可惜也可庆,四年刚过,他就被一道授忠州刺史的诏书催离了江州。这使他喜出望外,却又难以割舍这座草堂,因为这里盛下了太多的向往。“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别草堂三绝句·三》)他离开了,但当他后来途经此地,又再次到草堂住了一夜,发出许多感慨:“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

  (本文摘选自《唐代五诗人》,张炜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