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5月0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创新创业教育 激励人才可持续发展

  罗汝珍 段小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创新创业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是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职业院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为社会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职业院校应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激励人才可持续发展。

  实施“个性教育改革”,激发人才可持续发展动力。个性是创新精神的来源,创新教育必须以个性教育为依托。为使学生具备创新和持续发展动力,高校应做好“个性教育改革”。一是探索建立个性发展导师制度。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发现自身优势潜能。二是做好职业规划指导。以学生优势潜能为基础,指导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从认知迈向行动。三是搭建个性发展平台。以专业为依托,创建多样化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学生选择与自身优势潜能匹配的平台和项目,在实践中将优势潜能转化为现实能力。四是分层分类培养。从学生不同潜能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激发其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序化“技术创新梯度”,夯实人才可持续发展实力。按照节约劳动、节约资本两个维度,可将高职学生应掌握和可能掌握的技术创新序化为三个不同梯度。第一阶段为“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本专业内技术,降低原有工作中的人力成本投入,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第二阶段为“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行业内现有技术降低成果中物化的劳动比重,以较少的投入获得同等成效,提高生产效率。第三阶段为“节约劳动和资本的技术创新”。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产业内技术,以较少的整体投入实现产业内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最终实现产业链创新。

  实施“真实创业项目”,提升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展创业实践是验证学生潜能和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好途径。做好创业实践,应注重以下几方面:一是鼓励学生以专业和潜能的双向匹配选择创业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产生专业认同感和对自我认同感,萌发“我要创业”的初心;二是选择的项目应真实存在且经过可行性验证,能让学生产生获得感、增强“可以创业”的信心;三是实施的创业项目应有技术梯度,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技术水平高低、业务能力精进与否对创业的影响,坚定“以技创业”的匠心;四是创业项目应体系化且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前瞻性,让学生通过同一类型项目获得触类旁通的能力,树立“持续创业”的恒心。

  组建“双创教育联盟”,形成助推人才可持续发展合力。做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工作,需多方主体参与、协同共建高质量教育联盟,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精准助力。一是有针对性地选择联盟主体。从人才链、产业链、教育链涉及到的利益攸关方中选择,尽量选取各链上有代表性、有创新创业实力的主体参加。二是协同开展联盟共同体建设。各联盟主体应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资源统筹和共享平台,提供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形成人才培养愿景一致、发展命运紧密相连的教育共同体。三是落实联盟主体责任。为达成教育共同体的目标,各主体须明确自身在联盟中的职责所在、应发挥的作用,以强烈的责任意识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拓展“双创时空边界”,彰显人才可持续发展魅力。为打破创新创业教育仅在学生阶段开展的惯性思维,有必要拓展“双创教育”的时空边界。一是在时间上进行延展。将“双创思想”贯穿至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引导他们树立“创新随时都有可能,创业人人都有机会”的理念,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外在要求转化成为内心需要。二是在空间上进行突破。鼓励学生跨越认知、思维、行为、行业、产业等领域界限,在不同领域的交叉、碰撞和融合中获得创新创业灵感,创造新的发展契机,形成“1+1>2”的效果,增加创新创业的持续性吸引力,让参与者永葆创新创业激情。

  (作者分别系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经济与信息系主任,教授;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