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连日来,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牵动无数人的心。5月4日,记者在事故现场采访了现场救援专家组专家中南大学教授梁步阁、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陈建,解读重大事故现场如何科学救援。
事故救援,如何科学使用大型机械设备
“重大事故救援一般都会用到大型机械设备,但什么时候用、如何用,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陈建说,根据消防救援部门救援的规则,在建筑坍塌救援现场,黄金救援72小时期间,只要有任何幸存者的迹象,就不宜采用大型机械设备作业;72小时之后,如果仍有生命迹象,也不宜采用大型机械设备作业,避免造成被困人员二次伤害。
陈建参与指挥过多起事故救援。他介绍,每起事故都有其不同特点。以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为例,现场建筑垂直叠层倒塌后,建筑废墟物品层层覆盖、叠压,人员埋压情况不明、作业场地受限,如果救援前期便使用大型设备起吊、挖掘,用“揭盖”的方式从上往下开展救援,大型设备带来的扰动,很有可能造成新的倒塌,不仅会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还会破坏已有救援通道,并严重威胁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陈建介绍,在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中,6号被困者的救援通道被一台已经压扁的冰柜阻挡,难以破拆。在尝试小型等离子切割机、电钻等工具后,消防救援人员发现,由于内部空间受限,手持的搅磨机反而是适合的救援工具。
“如果是矿山救援,有时一开始就可以使用大型机械设备。”陈建说,他曾参与的另一起矿山事故救援中,一开始就使用了大型机械设备,从垂直方向打开通道,为被困人员运送食物和水。
事故救援,如何科学安排救援力量
“事故救援现场如战场,救援力量的安排要讲究科学、精准。”陈建说,如果是在开阔地带开展救援,救援力量多可能是优势;如果是有限空间,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陈建介绍,在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中,为快速营救被困人员,同时确保救援通道安全,打通的救生通道只能容纳1名救援人员作业,无法大量投入救援力量。在救援第8位受困者时,长沙消防救援支队特意找来一名身高1.6米的队员进去作业。即便是这样,在最接近被困者的地方,一次也只能进入一名队员。
陈建介绍,在狭窄空间开展救援,如果安排大批力量进入救援核心区域,不仅会影响对被困人员的搜索定位,而且还会影响救援操作,反而降低救援效率;一般要组织精干力量不间断轮流作业,一旦发现被困者立即开展精准快速营救,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事故救援,如何科学提升救援效率
雷达生命探测领域的技术专家梁步阁介绍,救援原则是坚持“生命至上”,在保证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装备提高救援速度和救援质量。
梁步阁的团队及装备曾参与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深圳光明新区山体滑坡、泉州塌楼事故等多次救援任务。他介绍,在现代救援过程中,已广泛采用雷达生命探测仪、蛇眼音视频生命探测仪、热成像无人机等多种生命探测设备,对事故现场的生命迹象进行探测,精准定位被困人员位置;利用3D建模无人机,绘制现场救援三维图像,为决策提供依据,实施精准施救。
“在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救援中,已知底部有幸存人员的情况下,首要前提是尽量避免这些幸存人员受到二次伤害。”梁步阁说,只有当已探测到的幸存人员成功获救后,才会启用重型机械对废墟进行大范围快速移除并继续搜索探测更多幸存者,很多高科技设备在此次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