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左丹 余蓉
通讯员 方琼 喻玲
在长沙理工大学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一排红色的数据闪现在巨大蓝色屏幕的右边,实时对湖南的水雨情进行滚动预警。
又到汛期,一场防汛主动战已经打响,这家高校实验室也成为湖南防汛战的重要“情报战场”。一支由8090后教授、博士为骨干的团队,组成精锐的“情报小分队”“科研先锋队”,为守卫湖南水安全提供信息支持。
自主研发的两大系统,为湖南水安全保驾护航
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展示中心,由巨大的电子屏幕、电子沙盘及计算机操作区组成,是已经打响的防汛“情报战”中,唯一的高校“战场”。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岳阳段考察时,深情勉励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我们特别受鼓舞,感到责任更加重大。”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付宏渊教授表示。当年6月,长沙理工大学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的优势资源,成立了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近百位实验室研究人员,75%拥有博士学位,一批8090后教授、博士,成为实验室的精锐骨干。
“我们的防汛情报主要来源于实验室自主开发的两大系统,即智慧洞庭信息化平台和湖南省水灾水害预警信息化平台。”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80后教授陈杰博士介绍。
打开智慧洞庭信息化平台,屏幕中心出现的是一幅标注了蓝色安全点及红色警戒点的湖南地图。这是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接入的全省2726个雨量站、782个河道水位监测站、1899个中大型水库的实时情况。一旦出现雨量过大、水位上涨等汛情,蓝点会变成红点,并在右边的屏幕上具体标注。系统会通过精准的动态图,模拟不同方案的效果,得出最佳解决方案供有关部门参考。
过去两年防汛期间,实验室已参与了湖南防汛实战,提供了城陵矶洪水预报水位给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今年,实验室将有望实现城陵矶未来24小时和48小时水位的快速、准确预报,并能服务水安全要素的短期预报、长期预测、长期展望。
湖南省水灾水害预警信息化平台,则为我省的涉水基础设施建立了一道电子防护网,可以精准到预警诸如一条公路上有可能在强降雨下发生滑坡的具体地点。在一幅青山绿水的湖南三维地图上,包括全省道路、桥梁、航电枢纽、水闸、堤防、大坝等涉水工程的时空大数据,可以按照所需要的监控承灾体随时切换,实现数字化监控、集成化管理、科学化预测、智慧化决策的一体化。
研发“智慧大脑”,助力城市雨洪应急管理
人们常说,看一座城市管理得如何,等一场雨就行了。一场大雨,就是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
2021年,实验室花费很大精力,研发了城市雨洪应急管理可视化决策指挥系统。这个系统以开福区金霞片区作为预演对象,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建成了金霞片区的重点风险区全覆盖、全要素感知的一个数字孪生体,建立了集风险评估、智能预警、预报调度、智慧决策于一体的一个智慧大脑,实现了风险防控、应急管理与指挥调度的一个云平台。
打开这个系统,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立体逼真的城市景观图,选择一场特大暴雨的预演场景,什么时间会产生什么后果,具体到几时几分会淹没哪些街巷,水深多少流速多大,会造成哪些地方断电断水断气,如何应急调度等,屏幕上都一目了然。
记者了解到,实验室获批以来还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成果丰硕。
2021年12月,实验室获批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省级专项项目“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2022年1月,实验室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富里酸强化土著菌修复黑臭水体及其淤泥质资源化研究与应用”启动;实验室还参与了我省犬木塘水库工程、澧水石门至澧县航道建设工程、湘江永州至衡阳三级航道建设工程、沅水常德至鲇鱼口二级航道工程等,为2022年省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科技支撑。
守一江碧水,保一湖安澜。如今,长理人正为做好新时代湖南“水文章”继续奋斗,为实现“人水和谐”的优美画卷书写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