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昌小英
通讯员 杨能广
田家少闲月,春耕人更忙。4月19日,新邵县小塘镇马埠江村,毕长相与他的机耕队开着旋耕机下田翻耕。毕长相今年32岁,大学毕业后曾在广州工作。虽然返乡还不到2年,但他已成为种田的“好把式”。
2018年以来,毕业于湖南商学院的毕长相与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的妻子陈艳玲,相继从广州回家种田,他们与毕涛、何美凤、李静3名大学毕业生一起组成90后种田团,把汗水挥洒在农田。
毕长相的家乡小塘镇土地平整肥沃,灌溉便利,是新邵县的“粮仓”。多年来因村民外出发展,田土抛荒,劳力短缺,水稻大多种一季。时任马埠江村村党支部书记的毕国玉,心忧村里的未来,想让自家孩子回乡发展,并带动村里更多年轻人返乡。
2018年,经不住父亲的“软磨硬泡”,毕长相让陈艳玲先辞职回家试试。在父亲的帮助下,陈艳玲筹资200万元,流转土地400余亩种植水稻、精品水果,养殖当地特产小塘麻鸭。
当年春节,陈艳玲好友、湖南农大研究生何美凤,还有毕业于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毕涛从外地回家。3人相聚,陈艳玲向他们分享自己搞种养的经历,邀请他们回村一起创业,3人一拍即合。
2019年初,3人成立新邵县城山头生态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中稻晚稻400亩、黄心西瓜100亩,养殖麻鸭1万羽,还开垦荒地300亩种植精品水果。
“这年,除水果刚种植无收成,我们赚了30多万元。”陈艳玲说,从那时起,他们更坚定目标,要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
2020年初,“务农3人组”响应国家抓好粮食生产的号召,决定扩大粮食生产面积。由陈艳玲带头成立新邵县食安农牧有限公司,3人追加投资400万元,在新邵县小塘、新田铺、巨口铺3个镇共流转土地2600亩种植水稻。
为提高产品知名度,公司在县商务部门和电商“惠农网”帮助下,对“稻鸭米”进行品牌升级和营销策划,注册“马埠江”“石马江”商标。
看到妻子的农业生产越做越大,毕长相也决定回家。他关掉了经营形势还不错的公司,带着7名老乡回家,成立新邵县马埠江农机专业合作社。毕长相夫妻和公司其他股东共同投资300多万元,购进旋耕机、插秧机、烘干机、打农药无人机等各类农机36台,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还在本县和周边的隆回县、新化县等地开展农机作业服务。
“去年,公司实现全产业链粮食生产,大米销售收入超600万元,稻谷销售收入超70万元,并以种养结合的方式带动周边村660户农户每户年增收4万余元,还解决当地200余人就业。”陈艳玲介绍。
今年,5名“新农人”继续种植水稻5000多亩。“未来3年内,我们计划在小塘、新田铺、巨口铺3个镇打造3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在新田铺粮站加装一条日产100吨智能化高科技精米生产加工线,继续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带动更多人科学种粮,让新邵的‘粮仓’更丰实。”毕长相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