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万达
进入4月,猪价延续低迷态势,养殖户热盼的“暖春”未至。
尽管遭遇新一轮“猪周期”,但永州市零陵区兄弟扶贫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李剑杰心里并不慌。“背靠龙头企业,不用担心市场波动。”李剑杰说,他的家庭农场2500多头生猪下月将出栏,这些生猪将由温氏集团保价回收。去年,他养的猪单头毛利达300元。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其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为抵御“猪周期”风险,永州在全省率先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背靠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坦然面对“猪周期”。
拥抱行业龙头
养猪10年,蓝山县湘源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敬嫦一直在与“猪周期”博弈。
去年,合作社自繁自养亏损600多万元,与龙头企业合作养猪获纯利190多万元。模式不同,效益迥异,促使黄敬嫦坚决拥抱行业龙头,将今年合作养猪数量扩至3.4万头。
永州境内山峦起伏、林地较多,养猪具备天然优势。曾经,生猪养殖分散、规模小,面对暴涨暴跌的“猪周期”只能被动应对。
为化被动为主动,永州市委、市政府加快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引进龙头企业开展新型合作经营,提升养殖户抵御风险能力。
2014年,温氏集团接受邀请入驻永州。“公司+家庭农场”成为主打经营模式,公司提供种苗、技术、药物、饲养、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并保价回收生猪。
行业龙头与养殖户联手形成命运共同体,产生持续稳定的利润,避免“猪周期”带来的损失。去年,在猪价低位徘徊时,与温氏集团合作的永州家庭农场获利2.27亿元,单头毛利达260元。
有温氏集团前面引路,省现代农业集团、佳和农牧、新希望六和股份等全国养猪巨头纷纷前来安营扎寨。去年,永州出栏生猪779万余头,其中300万头来自“公司+家庭农场”。
如今,在永州,多种新型经营模式遍地开花,生猪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30%。东安县实施舜皇山土猪众筹项目,探索“网上领养-企业代养-冷链配送-脱贫户分红”的利益联结模式,全县1307户脱贫户认养舜皇山土猪,户均年增收1800余元。
永州趁热打铁,重点推进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建设,生猪产业持续向规模化、现代化、全产业链方向迈进。
“永州养殖规模化率跃升至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永州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科科长唐劲松介绍,去年,永州生猪各项生产指标均领跑全省,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
掀起“绿色养殖革命”
3月29日,记者走进祁阳市进宝塘镇种田村鑫广安养殖场。养殖场依山而建,绿树环绕,春意盎然,空气清新。相关公司负责人介绍,为提升生猪“幸福指数”,养殖场配备了四季恒温、自动化喂养、粪污自动处理、新风除臭等系统,实现污染零排放,不仅节约成本、提升效率,还能有效减少疫病发生。
在永州,众多大型养猪场掩映在绿树花木中,既是菜篮子重要生产基地,也是生态旅游的景点和亮点。
永州发挥湘江源头生态优势,生猪养殖主打生态环保牌,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高标准新建一批,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整县推进改造升级一批,专项整治退养关停一批,种养结合转型一批,监管巡查处理一批,掀起“绿色养殖革命”。
江华牛牯岭生态综合养殖示范园年生猪存栏5万头,实行节水环保养殖,配套建有1个年加工能力3万吨的有机肥厂。生猪粪尿经无害化处理后,既可销售给周边种植大户作有机肥料,还能在园区发展“猪沼果”“猪沼菜”生态循环种养。
目前,永州市畜禽规模养殖场实行农牧林牧结合模式养殖的约有2000户,占规模总场数75%左右;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38%,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主打生态牌的同时,永州大力推动优质湘猪工程,目前三元猪占比为90%以上,品种优势明显,更受市场欢迎。
好环境养好猪,永州生猪声名鹊起。“永州舜皇山土猪”“永州天成肉品”“江华藏香猪”等生猪品牌享誉全国。去年,永州供粤港澳大湾区生猪145万头,占全省外调该地区生猪总头数近三分之一,有力巩固了永州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猪供应基地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