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凌镇之
【名片】
叶恒棣,1963年12月出生,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国家烧结球团装备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和主持钢铁冶金装备、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与建设。入选我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的院士后备人才项目。
【故事】
“钢铁冶炼中,17吨左右的物质,才能产出1吨钢,那剩余的约16吨去哪儿了?这16吨全是废弃物,其中废气占比最大。”
前不久,叶恒棣的办公室里,他打开话匣就谈到了这个阻碍绿色钢铁冶金的痛点问题。
10多年来,叶恒棣铆足劲做的一件事,就是攻克钢铁冶金烧结过程产生的烟气难以绿色资源化治理这一行业顽疾。他想到的是一个将源头减量、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全过程技术路线。但是,如何实现是难上加难。
再难,也要干下去!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活性炭法多污染物烟气净化技术,加速了我国钢铁工业超低排放进程,去年岁末捧回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证书。回首那段经历,他记忆深刻。
“记得是2012年,我们的研究从实验室阶段走到了小试阶段,在湘钢取烟气做实验。”叶恒棣回忆道,当时正值暑季,团队在厂区一个摆满仪器的集装箱里一待就是两个月,“铁盒蒸笼”的滋味不好受,但收集的大量实验数据让他欣喜不已。
随后,他又带队去了宝钢现场做了两年的中试实验。
当时,宝钢正好启动湛江钢铁新基地的建设,决定建世界一流的绿色钢厂,实施最严苛的环保标准。针对烧结烟气治理难题,宝钢湛江决定采用正在中试的叶恒棣团队的活性炭法多污染物烟气净化技术。
“这是不科学的决策和不成熟的技术!”“投入肯定会打水漂!”
新上马的大项目要用这个第一次国内自主研发和设计的技术和装备,一些质疑声随之而来。
“宝钢还因此举行了一场现场答辩会,我在会上详细讲解了技术,尽力打消大家的顾虑。”叶恒棣说。
顶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叶恒棣带领团队连续多月起早贪黑,反复推敲设计,不断试制、试验、完善核心设备,在现场安装时每一步都精益求精。
然而,2015年10月5日,项目投产前夕,“天灾”又来了——湛江突遭台风“彩虹”袭击。
“许多建筑物都倒了,树被连根拔起。”看着怒吼的台风,惦念着还未安装完成的活性炭烟气净化装备,叶恒棣坐不住了。风力还有5、6级,他就不顾劝阻向现场逆行。
“我们开着车,每开一段距离,就得下车清理路障,再开一段,又得清理。”叶恒棣说,他当时的心情特别沉重和复杂。
赶到现场,他们发现,用钢材搭建的临时办公室早已被吹成“麻花”。而一片狼藉之中,活性炭烟气净化装备竟岿然不动,巍然矗立!叶恒棣松了一口气。
台风过后,调试工作顺利完成,工程投产一举成功。
“这项技术各项排放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仅实现了多污染物的协同治理,还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且综合投资仅为国外同类装置的60%。”叶恒棣自豪地说。如今,这一先进技术和装备已经在安钢、武钢、永洋等钢铁公司推广应用。
如何进一步实现钢铁冶金烟气超低排放甚至不排放?叶恒棣心中已有蓝图,他希望通过重造流程的方式来实现绿色冶金梦。
“但这是个伟大的梦想,我可能只能开个头、提出构思,将来还需要更多年轻人来实现。”叶恒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