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扶贫济困、救人危难、一诺千金、关爱弱小……这些凡人善举,是人世间一抹温柔的底色,流露出人性的光辉,传递着温暖的力量,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三湘大地上,有太多这样令人动容的凡人善举,每个向善之举都彰显着社会的温情和温度,感动着你我他,值得我们去发现、去真情讴歌。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反映社会中向真、向美、向善、向上的道德追求,让更多湖湘大地的“平凡英雄”走进公众视野,从今天起,在湖南日报和新湖南同步开设《温暖的力量》融媒体专栏,挖掘社会正能量,传递湖南好声音。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霄
通讯员 陈昱伶 沈旭
2月15日19时许,隆回县花门街道花桥村村民陈杨交家张灯结彩,陈氏家族20余人聚集一堂,共同庆祝陈杨交的兄长、家族成员陈杨汗结束流浪生活,回到家乡与亲人共度元宵佳节。
年逾七旬的陈杨汗曾在岳阳市区流浪22年,靠捡拾废品维持生计。他是如何找到亲人的?
事情要从今年立春那天说起。
2月4日,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韩章,在岳阳火车站广场开展志愿服务,遇到一位名叫陈杨汗的流浪老人。据一名环卫工人介绍,老人在火车站周边居无定所生活了很多年,靠捡拾废品为生。
“陈爹不愿到救助站接受帮助,坚持自食其力。寒冬和阴雨天,就睡在冰冷的地面上。”汪娭毑等环卫工人希望志愿者提供帮助,让陈杨汗早日回家。
经一番交流,韩章了解到,陈杨汗1951年6月出生于隆回县石门乡砖屋村,孤身一人在岳阳漂泊了22年。“老家有个弟弟,我一直梦想回家,可没有身份证,也拿不出返乡的交通费用。”陈杨汗说。
听完老人倾诉,韩章承诺,一定尽力帮他回家。
2月5日10时许,韩章与岳阳市公安局岳阳楼分局站前路派出所民警、岳阳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来到岳阳火车站,给陈爹提供必要的帮助。不料,酒后的陈爹对此善意举动却十分抵触。
“陈爹不肯接受民政无偿救助,我们不能强制施救,只能多次给他送上衣服和食品。”岳阳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刘阳等人颇感无奈。
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后,陈杨汗家乡20年前的地名已不复存在,寻觅工作难以开展。但不甘放弃的志愿者,通过一系列排查,终于在百度地图上找到一个叫“砖屋”的地名,正是现在的隆回县花桥街道花桥村所在地。
经多方努力,韩章的好友、湖南省汽车技师学院(校址邵阳)教师肖尊达,设法找到花桥村有关人员。当地人反映,砖屋村是20多年前的地名,已更名两次了。经当地年长的村民确认,在岳阳漂泊流浪的陈杨汗很像该村失联20多年的一个村民。
肖尊达在村干部帮助下,顺利找到了陈杨汗的胞弟陈杨交。“照片和视频中的人是我哥哥,20多年没有音信,我们还以为他不在人世了。”陈杨交激动地说。
2月7日,湖南日报社邵阳分社社长蒋剑平接到韩章反映的情况后,当即安排记者与隆回县相关单位负责人及花桥村干部联系,核实陈杨汗身份信息后,建议及时派人赴岳阳接回陈杨汗并妥善安置。隆回县民政局副局长魏先成了解情况后,表示会快速核实信息,提供协调与服务,尽早将陈杨汗接回家团圆。
2月14日18时许,魏先成带领隆回县救助站站长胡清葆及陈杨汗侄儿陈友海等8人赶到岳阳,准备接陈杨汗回家。然而曾有迫切返乡意愿的陈杨汗却不见了。隆回、岳阳两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站工作人员彻夜寻找。15日11时许,终于在岳阳城区五里牌路段找到了陈杨汗。
在亲情感召下,陈杨汗终于放下思想包袱,欣然同意前往岳阳市救助车站洗漱。
15日13时许,陈杨汗随同家乡亲人,踏上了回乡的路。
隆回县民政局副局长魏先成表示,将尽快与公安部门对接恢复陈杨汗户籍,民政部门也会根据政策落实相关补贴,让陈杨汗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