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2月1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四化”提升新时代理论宣讲实效

  周小枚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艾思奇纪念馆时明确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然而,当前理论宣讲与广大群众之间“隔着一条河”“堵着一道墙”的问题依然存在。理论宣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坚持创新精神,在宣讲主体多元化、宣讲内容具象化、宣讲话语生活化、宣讲手段立体化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

  宣讲主体多元化。理论根植于群众,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普及也应最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因此,必须打破过去理论单体化输出的“独角戏”模式,让群众由“竖着耳朵听”转向“主动上台讲”,构建多元化、分层次、广覆盖的宣讲格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神经末梢”。现实生活中,不乏草根名嘴、“土专家”“田秀才”等,他们来自基层,对基层实际情况最熟悉,最清楚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可以更好地传播理论、说服群众,让广大群众乐意听、听而信、信而行。

  宣讲内容具象化。如何把党“想讲的”与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是摆在理论宣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实现这样的宣传效果,就必须坚持需求导向,捕捉群众“关注点”“兴奋点”,挖掘理论与群众生活的“结合点”,让理论宣讲紧跟需求侧变化,改善内容供给,把宏大主题分解成生活中的具体话题,以“小切口”解剖“大问题”,以“小话题”阐释“大主题”,以“小故事”讲清“大道理”。以小见大、由实到虚,将宏大命题落细落小落实,让“高大上”的理论冒着人间“烟火气”,理论宣讲也因此才能“解真渴”“解真惑”,更有生气、更赚人气。

  宣讲话语生活化。马克思指出,理论要想成为批判的物质力量,就必须回归理论之根基的“生活世界”……否则,任何脱离“生活世界”之根基的理论只能以“文本”的形式“蜷缩”于生活的“彼岸世界”。宣讲话语是联系理论与听众的桥梁,只有选择合适的话语范式,才能使“彼岸”的理论“文本”进入“此岸”的群众生活。因此,理论宣讲必须打破读文件、念通稿的传统模式,大力创新话语表达,将艰深的理论话语、学术话语、政治话语翻译成明白晓畅的生活话语、群众话语,甚至是沾着“泥土味”的乡音俚语、带着时尚气息的“潮言潮语”等。话语上有共振,群众才会听得过瘾,思想上就会产生共鸣,理论宣讲也因此更走心、聚民心。

  宣讲手段立体化。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比以往更快更广更便捷。顺应时代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理论宣讲,让科学理论充盈网络空间,理论才能传得开、传得广、传得久。理论宣讲的受众是人,人在哪里理论宣讲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当前我国网民数量超10亿,理论宣讲只有占据互联网主阵地,才能把握“绝大多数”,拥有最大影响力。因此,要积极探索互联网立体化宣讲模式,将课堂搬进网络、搬进直播间,充分运用各种网络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课堂”,让宣讲走进群众手机里,让理论学习“睁眼可见、触手可及”,群众可以随时学、随地学。

  (作者系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