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琦
近年来,湖南城市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对接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结合专业特色,依托行业、面向产业,加快教学改革,创新实施了“三链对接”“四阶递进”“四元协同”的“三四四”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高素质智能制造人才,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助力。
理念创新,构建知识—能力—创新的“三链对接”课程体系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智能制造背景,该学院以学科发展前沿为引导、创新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着力研究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建设对学生学科专业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方面的作用,推进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内容重组。
通过多策并用,以知识链为基准原点,培养学生能力链,进而形成学生自主创新的创新链。理念的创新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学院在近六年的改革与实践中,教学改革、基地建设、教学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获批了湖南省双一流专业1个、校级双一流专业1个,申报成功湖南省首批新工科专业1个,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3个,获批省级双一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4门。
机制创新,形成全体—专业—方向—精英的“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机制
以湖南“智造”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为依据、学科发展前沿为动力,构建“大制造”人才培养的跨层次、全方位融合机制,全面实施“分类分层、校企融合”的专业教育,破解专业培养模式单一、各专业之间缺乏融合的难题。该院通过“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即一阶基础培养,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学习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二阶专业培养,面向专业学习,着重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阶方向培养,面向方向学习,着重学习核心知识,培养应用能力和创业能力;四阶精英培养,面向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发展能力、开发能力和孵化能力。
“四阶递进”培养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实现“大制造”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和运行机制。2019年以来,该院学生先后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铜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
方法创新,提出思政—师资—课程—平台的“四元协同”育人方法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完善课程思政元素库,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跟学生讲授在重大工程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和中国历史上的发明与创新、学科专业的光荣使命等,努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该院阳同光教授承担湖南省首批省级课程思政课题,构建了“一线二融三分四维”课程思政模式;张闻芳副教授讲授工程制图课时总是将制图知识点与国家重大建筑工程进行有机衔接,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通过思想引领、科教协同,提出“三化双培”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将优秀老师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优秀老师,推进科教协同、学科教研归队、送培攻读博士,逐步实现教师工程化、团队化、博士化。大力推进课程建设,着力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将机械工程相关的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收集工程案例,与企业合编教材;推进线上线下课程建设等方式,形成“一体三化”核心课程建设新方法,即推进理实一体,使专业课程精品化、工程化、视频化。同时通过和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构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见习与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实践活动构成的多层次多环节“体验式”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做到校企协同、赛创共进。
随着该院“三四四”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近五年来,该院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科研项目2项,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项目8项,荣获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10余项,其中一等奖2项,荣获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0余项。学生考研录取率稳定在10%以上,学生多被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100%,大部分被中建五局、水电八局等大型国有企业或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宇晶科技等上市公司录用。
正如该学院院长阳同光所言:“三四四”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实基础、重应用、有特色、高素质的智能制造人才,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撑力量,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