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倩 王 健 郝丽霞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
新的一年,总是那么令人期待。新的期待,总是承载着对以往成绩的回顾与总结,也凝聚着对当前发展的拷问与思考。
时光履带,压过2021年,在长沙雨花经开区留下扎实而惊艳的年轮;划进2022年,在长沙雨花经开区落笔新的一页。
越过重重峰峦,开拓全新发展阶段,乘势而上迎接党的二十大,昂首阔步迎来建园二十年。这是新的启程,这是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
更精彩的赛道,更宽广的舞台,雨花经开区吹响奋进的号角,展现新的作为!
新机遇——踔厉笃行,奋起直追谋跨越
新的一年,雨花经开区大步流星。
2月7日,农历大年初七,随着机器轰鸣声,雨花经开区先惠智能华中区域总部产业基地等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38.15亿元。
“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讲评、半年一考核,以高质量项目保障高质量发展。”在雨花经开区,“项目为王”的理念成为全园共识。
在全市省级园区中占比7.7%的规划用地面积,完成了近30%的工业总产值;2021年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03亿元,增长21%;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72家,数量与增量稳居全市省级园区第一;获市政府创新实干督查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成效明显工业园区,入围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成效明显省级园区,入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名单……在过去的一年,雨花经开区交出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单。
2022年1月,雨花经开区召开务虚会。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核心的基调是,不能躺在过去成绩上休憩,还要明了结构优不优、发展态势好不好的问题。
“要以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得的责任感、拖不得的紧迫感,扎实推进千亿级、国家级、‘五好’园区建设。”雨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袁钊说。
——精气神,提起来。
连日来,雨花经开区干部放弃休假,即便在春节假期,也不忘强化与企业的联系、与项目的对接。
“在春节前,集中破解一批项目要素保障问题,千方百计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确保春节后形成真正的实物投资工作量。”雨花经开区项目一线工作人员加紧推进。
“有些车间春节没有完全停工,我们要督查安全生产、及时做好保障。”雨花经开区周密部署,员工步履不歇。
“年一过,企业的招工迫在眉睫,我们要先打好‘前阵’。”雨花经开区驻企联络员丝毫不放松,提前规划好工作。
……
“这样的精气神,这样拼命的队伍,何尝不是企业的发展之福?”雨花经开区先惠智能装备(长沙)有限公司春节生产“不打烊”,公司负责人对园区干部的拼劲印象非常深刻。
——观念,转过来。
地处省会长沙,雨花经开区时刻保持着清醒:传统产业多、新兴高端产业少;大而不优、多而不精;而放眼长江中游城市群乃至中部地区工业园区,雨花经开区更是对照先进找差距。
一场大走访、大调查在雨花经开区酝酿开来。
对照“五好”园区建设,雨花经开区大力提高亩产效益,做足盘活存量土地这篇文章。
摸清存量企业:企业有多少、有哪些企业、代表产品和技术、扩大投资的意向、上下游配套等。
摸清发展空间:空置、闲置或没有利用起来的土地、厂房、工业地产的情况,包括权属关系、面积、价格等。
摸清政策、制度:大力推进“腾笼换鸟”,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对效能低下的厂房、土地依法予以收回,启动新一轮招商,最大限度盘活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
把握新方位,雨花经开区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对于符合园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产业的“一主一特”产业布局的,园区最大程度满足企业用地需求。
抓大项目、引好项目,雨花经开区这片热土升腾起发展的力量,谋求新的跨越!
新优势——锐意创新, 下好科技先手棋
锐意创新的园区,勇于创新的企业,或许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是抽象的。但我们举例来自雨花经开区企业的一些具象实物,更能感知“创新”二字的千钧之重。
比亚迪DM-i系列新能源汽车,超级混动技术“加持”,续航能力超1200公里,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低至3.8L,每公里仅需2毛钱;铁轨上飞驰的高铁,为其做定制“全身”体检的,出自辖区唐智科技的专业技师;生活中常见的零食饮料齐备的无人自动售卖机,云星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支付系统占据重要市场;医疗手术中,采用“数字孪生”技术,“还原”病人身体数据,可孚医疗智慧医疗技术是业界翘楚……
感知或许是主观的。但数据是客观的。创新力度大不大,科技投入是标尺。自2019年以来,雨花经开区实现科技投入“三连跳”:2019年投入4200万元、2020年投入4500万元,到2021年达到6900万元,创历史新高。
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新优势,雨花经开区下好先手棋,招招见实效。
——创新平台如同雨后春笋,凸显雨花经开区争当科技创新排头兵的勃勃雄心。
湖南工业4.0创新中心、大族智能制造研究院、省机械基础零部件创新中心、可孚与湘雅二医院联合科创中心等相继建立,发挥平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国家机械基础零部件创新平台、长株潭创新医疗器械中心等平台正在积极搭建,一系列“国字号”“省字头”的创新平台布局落子。
一个个创新平台,架起了供需对接“立交桥”,使“科技服务”与“科技需求”有效对接,激发了园区创新活力,增添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攻城拔寨”,产业领域免受“卡脖子”之苦。
在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就需要解决产业链与产业发展的技术“卡脖子”问题,确保产业链能够独立发展。
雨花经开区企业递出一张张自主可控的技术名片:长步道自主研发的光刻机镜头、全球首创的1.5亿像素镜头,全国首款超高清高端新媒体电影镜头实现量产并进入销售环节;菲尔斯特是国内最早一批利用玻璃微熔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行业替代进口产品的传感器厂家;比亚迪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部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问题,申亿五金解决了工程机械核心部位的关键连接件超大规模螺栓和销轴问题等。
——创新人才纷至沓来,涵养政府、企业、人才相互支撑的协同创新生态。
人才的高度集聚是产业集聚的核心;一个区域发展本质上是产业和人才的高度集聚。
领军人才,工程师人才,技能实用人才,是园区“大厦”的基石与中坚力量。在创建“五好”园区的征程中,雨花经开区不断梳理现有人才政策,推进人才政策整合,出台更加灵活、更加有效、更加聚焦的政策措施。
高新技术企业保持20%以上的增长,连续保持省级园区第一,雨花经开区这座创新之园,活力四射。
“在新常态下,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雨花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海波如是说,随着“强省会”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创新犹如巨大引擎,牵引雨花经开区巨轮劈波斩浪、稳健前行。
新态势——聚焦高质量,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行走在雨花经开区,处处感受到新旧动能转换,处处看见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高质量园区发展态势,犹如长江奔涌,昼夜不息。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落子”,高质量发展“满盘活”。
以园区布局的智能生物医药产业为例。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挑战。也是通过这次疫情,全国医疗器械产业链存在缺口、地区之间资源不平衡等问题受到关注,看到这一痛点后,雨花经济开发区迅速对医疗产业进行战略性布局。
找好龙头企业、再将其“扶上马、送一程”。雨花经开区成立可孚医疗工作专班,建立沟通联络机制,更好的协调解决企业用地、医疗产业投资等产业发展问题,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去年10月25日,可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录深交所创业板,是湖南省历史以来首次发行募集资金最多的民营企业,也是湖南省在深圳上市的企业首次发行上市募集资金最多的企业。春节前,占地255亩,总建筑面积44.6万平方米的可孚医疗智能装备总部基地项目,一期工程主体已封顶。
雨花经开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可孚医疗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智能生物医疗(医药)产业集群。推动巨翊医疗、捷易生物、乾康科技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打造集检验检测、干细胞、遗传病筛查、医药销售总部等于一体产业集群。2021年5月,巨翊长沙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二期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以巨翊医疗为核心,先后引进法巨康甲医疗、瑞行医疗、小白团、好孕行等上游企业4家。
——打造长株潭标杆产业链。
在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中,雨花经开区当先锋、打头阵,扛鼎起重点产业协作融合的使命。
把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拉长、把土地紧缩的短板补长,“飞地园区”应运而生。将依托雨花经开区建设的雨韶智能产业园、雨华智能产业园等“飞地园区”,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同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目前,长株潭首个“飞地园区”——韶山项目一期工程的6栋厂房已全部完工,二期工程的8栋厂房也于去年底完成主体封顶,部分企业已入驻。
锚定“一主一特”产业,雨花经开区与长沙高新区(人工智能及软件领域产业聚集区)、天心经开区(地理大数据产业聚集区)形成“3+X”产业聚集格局,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发挥集群效应与协同效应。
产业协同,金融先行。
2021年12月,雨花经开区率全省之先,发起成立首只1亿元规模的长株潭科创基金。该基金主要面向长株潭区域内新兴优势产业链中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创新型项目进行投资。
今年1月,雨花经开区签约引进“潇湘财银贷”和“风险补偿基金”,推动10家银行为部分企业授信125亿元……全力为企业融资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投融资服务。
据了解,今年雨花经开区围绕三大产业集群,即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智能光学及装备产业集群、智能生物医疗产业集群,全年力争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力争实现固投同比增长12%以上,税收同比增长20%以上,全力引进重点产业项目20个以上。
新的征程已开启,新的号角已吹响,新的历史正在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