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1月22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崛起“艺术部落”
——武陵区丹洲乡空心房变身艺术创作室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鸿丽

  1月21日,记者从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政府出发,沿着沅水大堤驱车5公里,抵达丹洲乡丹砂村“此间”小院。只见红砖墙,竹篱笆,木窗格上糊皮纸。这样简单打理,适当点缀,荒废的空心房,便散发出雅致的艺术气息。

  屋内,水泥墙上陈列着新创作的油画、书法作品,棚顶挂着手作纸浆吊灯,置物架上摆着形态各异的陶瓷杯盏。简单的空间,灵动又富有生趣。

  小院主人李海燕和朋友陈慧钧、戴宛烨,正挥毫泼墨,为村民书写春联。“刚来时,院里长满杂草。现在,这里是书画爱好者创作休闲的艺术空间。”李海燕告诉记者,她和丈夫赵科军都是老师,一个爱好书法,一个擅长水彩和油画。2020年,他们租下这座空心房,保持房屋本来面貌,借助沅水文化和丹洲渡口的码头文化,组织民间艺术团体“码头画报”,从事当代艺术创作,把这里打造成常德版“巴比松”艺术小镇。

  丹砂村党总支书记谢红是个90后,思路活泛。她告诉记者:“村里40多间空心房和闲置房屋,已经有28间被艺术爱好者长期租用。我们村以美术、书法和陶瓷为主,隔壁义渡村也有10多间房屋长租,以音乐为主,在QQ音乐出了专辑的民谣歌手唐唯,正在打造‘爱上民谣公社’。这些艺术爱好者共同组成‘义丹沅文艺部落’,已小有名气。他们的到来,唤醒乡村沉睡的资源,带来人气和新的生活方式,用艺术关照留守儿童,还带动村里土特产销售。”

  说话间,邻居张美容带着几个孩子来求春联。说到这些“新村民”,她打开了话匣子:“他们一来,村里可热闹了,多了文化味,孩子们也跟着长见识。破房子成了香饽饽,村民多了租房收入,榨菜、腌菜、瓜子、花生等土特产也都不愁卖。去年,我光榨菜就卖3万多公斤,收入3万多元。”

  “此间”小院不远处,是陶瓷爱好者黎龙的沅水垚陶瓷坊,手作陶瓷杯盏和各类小件夺人眼球,几个孩子围着黎龙要陶土。黎龙说:“我想弘扬沅水流域陶艺文化,让手工创意感染更多民众。”

  丹洲乡党委书记孙家辉告诉记者,艺术爱好者扎根乡村,不仅为空心房、闲置房的利用提供样本,更让村民共享文艺成果,让艺术活化乡村,引领乡村文化振兴。乡村要追求自然美、生态美,更要追求文化美,才能滋养人的精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