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1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管好用活“钱袋子”

  湘江北上,幸福长沙。

  雷锋公园内嘹亮歌声响起来,望城上下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新时代新征程。

  长江岸,菜花香。 陆龙宝 摄

  雨花区圭塘河井塘段的长沙首个4.0版海绵城市示范公园。张云峰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张尚武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砥砺前行。

  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省财政系统深化改革破难题,奋力作为开新局,坚决服务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任务,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管好用活政府“钱袋子”。

  这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头到年尾,全省财政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比往年更加突出。

  面对困难和挑战,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和部署,省政府于去年11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一系列措施,加大财政资源统筹,着力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深化预算改革,打造“阳光财政”。省财政推进预决算信息“应公开尽公开”,在财政部最新发布的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上,湖南居全国第三。

  省人大代表、常德市财政局局长杨天生认为,财政部门着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抓好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努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确保了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

  1.再啃“硬骨头”

  ——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提效能、更精准、更可持续”的要求。

  近年来,湖南一直在探索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而随着改革越深入,触及深层次问题,越需要啃“硬骨头”。

  新形势下,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服务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挖掘潜力、释放活力。

  省社科院专家分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财政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受经济下行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将放缓。而另一方面,财政的支出压力会加大。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财政支出优先“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刚性支出只增不减﹔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增效,必须保持一定的政策扩张力度。

  “在当前形势下,过去的有些做法行不通了。”杨天生称,以往预算统筹力度不足,预算约束还不够硬,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破解这些难题,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十分迫切,需要敢于啃“硬骨头”。

  去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根据文件精神,湖南省政府于去年11月26日出台《意见》,围绕“筹好钱、用好钱、管好钱”,加大“统筹资源、挖潜增效”力度,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2.筹好钱

  ——加大预算统筹,增强财政保障

  “一方面是政府可用财力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资金沉淀闲置。”省人大代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委书记张龚认为,这种曾经令地方政府头痛的“两难”,原因在于预算统筹力度不足。

  随着预算改革不断深化,全省从上到下加强了预算统筹。省级财政部门牵头编制省级大事要事保障清单,明确任务目标、优先顺序和事权划分,制定资金保障方案。各地财政部门对照上级清单,结合本地区实际,相应编制本级保障清单。

  预算安排上,先定政策,后定资金,原则上不再采取切块方式新增预算,打破支出基数概念和僵化固化格局。

  在“统”字上下功夫。全省积极推行全口径部门预算,单位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全部纳入部门或单位预算管理。按照“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原则,统筹各类预算收入,统一安排各项支出,真正“统”起来,形成资金合力。

  连续几年,省财政推进涉农资金深度统筹整合,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形成“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投入新格局。武陵源区去年尽管深受疫情影响,全区仍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041万元,安排项目57个,确保乡村振兴投入足、早见效。

  在资金管理上注重“挖潜”。扩大存量资金清理范围,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超过该项基金当年收入的20%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转资金的50%,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

  不让财政资金躺在账上“打呼噜”。除按规定保留的财政科研经费外,省财政对部门基本支出、“三公”经费、结转一年以上的项目支出等财政拨款,以及沉淀闲置、低效无效的单位资金全部收回或上缴财政,统筹用于保障民生重点支出需要。

  在资产管理上突出“盘活”。分类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加大低效运转、闲置、超标准配置以及临时配置资产调剂使用力度,难以调剂且达到处置标准的,按规定予以处置。

  去年,郴州市加大对腾退办公楼、国有住宅、闲置门面等资产处置力度,资产处置“变”出收入1.88亿元。市里还创新工业用地出让模式,加快西城门户“片区开发”,土地出让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加强对公园绿地、公共停车位、户外广告等特许经营权管理,走出了一条把“资源”变“财源”的路子。

  通过“统筹、挖潜、盘活”等措施,增加资金有效供给,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努力化解财政收支矛盾。省社科院智库办主任周湘智称,这是立足当前现实的科学选择,是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的务实之举。

  3.用好钱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效能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省财政立足过“紧日子”,对各项支出锱铢必较,最大程度确保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

  去年以来,全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坚决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严禁违反规定乱开口子、随意追加预算。清理压缩各种福利性、普惠性、基数化奖励,精简举办节庆、赛事等活动,严格控制政府性楼堂馆所建设。

  “过好政府‘紧日子’,预算支出规范化,精准保障重点刚性支出,将有效提高财政治理能力。”周湘智说。

  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省财政要求,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从今年起,每年6月30日前启动下年度项目储备工作,科学设置项目入库条件和“门坎”,各口主动申报,预算批准后立即推进实施。

  “专项资金分配改革,效果立竿见影。”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产业发展与科技处处长刘仲秋说,以优质粮油工程为例,往年都是年初定项目,资金往往到10月份以后才下达,很难实现效能提升。

  落实改革举措,今年大不同。年前,省财政已提前下达2022年优质粮油工程(升级版)专项资金7870万元。在洞庭湖区、衡阳盆地等“粮仓”,专项资金及时下达,助力产业加快升级。

  进一步深入推进预算改革,省里出台一系列举措,严格控制竞争性领域财政投入,强化对具有正外部性创新发展的支持,推动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鼓励以结果为导向,根据项目进度、经济贡献、研发成果等预设目标完成情况予以“后补助”。

  省红茶产业促进会会长伍崇岳表示,对竞争性领域而言,经营主体最担心政策不公平。这些举措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更加公平,能更好地发挥扛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4.管好钱

  ——硬化预算约束,加强风险防控

  “政府过紧日子,预算约束要‘硬起来’。”省人大代表、双峰县财政局总会计师贺隆要认为,预算约束力不够,意味着政府财力可能被浪费。

  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的情况下,面对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和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这一矛盾,不断增强预算的约束力显得尤其迫切。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预算约束“硬起来”。各级财政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或开展政府采购。省社科院智库办主任周湘智称,无预算不支出,强化预算执行与资金安排挂钩机制,要求地方政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管好“钱袋子”,还要“瞪大眼睛”盯紧盯牢直达资金的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重点关注民生类资金流向,资金监管要“一竿子插到底”。省人大代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党总支书记刘准说,全省民生支出占比达到七成,直达资金及时、足额到村民手中,老百姓的获得感增强,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直线上升。

  预算约束“硬起来”,还要严格实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株洲市持续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要政府投资的项目,无来源不立项、无预算不开工,加强项目审核,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从制度上堵住了“只管借,不管还”的漏洞。

  过去,政府债务游离于监管之外,举债、还债没有硬性约束,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借债不考虑,还债无压力”。随着预算管理从“软约束”转向“硬约束”,今后花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省人大代表、武陵源区委书记张龚表示,今后上项目、搞建设都要“多费思量”:务必使预算安排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才算真正管好了“钱袋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